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1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55: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6、答:(1)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

(2)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3)考察这个时期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由于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在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4)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着进展。(5)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两个因素的直接影响。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二是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7、答:(1)重思辨分析,忽视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不重视搞典型实验。 (2)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3)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 (4)对外国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批判不够。 8、答:(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2)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3)教育研究方法的移植性(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5)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9、答:(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5)伦理原则

10、答:(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11、答:1、选题与设计阶段 (1)选择课题 (2)查阅文献 (3)提出假设 (4)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 (1)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2)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3、总结与评价阶段 (1)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2)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12、答:(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13、答:(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14、答:(1)选择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方法 (3)制定研究计划

15、答:(1)课题选题的价值 (2)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 (5)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 16、答:(1)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2)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17、答:(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18、答:(1)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 (2)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3)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19、答:(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 20、答:(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21、答:(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2、答:(1)确定调查课题; (2)选择调查对象;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4)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 (5)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3、答:(1)调查过程的标准化; (2)调查形式的匿名性; (3)调查的范围广、效率高。 24、答:(1)灵活性强; (2)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 (3)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4)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25、答:(1)选择访谈对象; (2)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 (3)正式访谈。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26、答:(1)调查问卷设计难 (2)调查结果广而不深。

(3)问卷调查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27、答:(1)指导语(2)问题(3)结束语 28、答:(1)语言要简洁精练、词句要通俗易懂。 (2)问题的内容应具体、清晰、含义单一。 (3)设计者应持中立态度,使问题不带任何暗示。 (4)要妥善处理与社会规范一致或冲突的问题,避免填答者出现社会认可效应。

(5)问题的排列顺序。调查表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要解除被调查者的顾虑。 29、答:(1)因果关系的探讨; (2)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 (3)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30、答:(1)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 (2)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 (3)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31、答:(1)历史(或偶然事件)。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统计回归。

(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6)施测者偏好。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