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 18:34: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尿崩症 B.糖尿病 C.交感神经兴奋 D.肾动脉血压升高 E.输入甘露醇 25.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钾排钠 B.保钠排钾 , C.保钠保钾 D.排氢排钾 E.排氢保钠 26.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
A.神经垂体 B.腺垂体 C.视上核 D.视前区 E.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27.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主要受何种激素的调节
A.ADH B.醛固酮 C.糖皮质激素 D.血管紧张素 E.肾上腺素 28.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血钾浓度增高,血钠浓度降低 D.交感神经抑制 E.副交感神经兴奋
29.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通透性 B.保Na、排K、保水C.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D.促进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E.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30.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 B.醛固酮分泌增多 C.肾血流量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31.某患者服用对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动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速尿 后,尿量增多,尿的渗透压下降,该患
者排低渗尿的原因是远 曲小管、集合管
-
A.对№+主动重吸收减少 B对Cl主动吸收减少 C.对水的通透性降低D·管腔外渗透压梯度降低 E.管腔内溶质浓度增加
32·葡萄糖的重吸收继发于下列哪种离子的主动重吸收
+-++
A.K+ B.Ca2 C.Cr D.№ E.Mg2
++
33·抑制近端小管的Na-H交换不引起
+一-
A.Na排出增多 B.CI排出增多 C.水排出增多 D.HCO3排出增多 E.葡萄糖排出增多 34·某患者脊髓颈7处横断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
A·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损伤 B·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C·排尿反射传人神经受损 D·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 E.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 35.阴部神经抑制时
A.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B.尿道内括约肌舒张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外括约肌舒张 E.逼尿肌收缩 四、问答题、
3.阐述原尿的生成过程。 4.叙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5.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及机制。 8.浓缩尿和稀释尿的形成及其意义。
9.人体剧烈运动后,尿量的变化及其机制。
一、名词解释
1.单位时间(min)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在安静时约为125ml/min。
2.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在肾血浆流量为660mI/min时,滤过分数约为19%。
3.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70%,这种关系称为球-管平衡。
4.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5.由于小管液中.韵溶质含量增多,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发生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
6.肾小管分泌H与Na的重吸收呈逆向转运,二者相互联系,称为Na+.H+交换。
7.一次性大量饮清水,反射性地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二、填空题
1.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皮肤、肾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3.带负电荷
4.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5.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肾血浆流量
- 25 -
【参考答案】
6.有选择性的 7.肾糖阈 8.H、NH3、K 9.K、血K浓度、醛固酮
+-+一
10.Na、HCO3 11.Na.Cl 12.尿素及其再循环、NaCl
13.球状带、醛固酮 14.2.5L、O.1—0.5L、0.1L、0.5L 15.正 三、单项选择题 1.E 2.C 3.D 4.C 5.E 6.B 7.C 8.B 9.A 10.E 11.E 12.D 13.A 14.B 15.B 16.D 17.A 18.A 19.C 20.B 21.C 22.D 23.E 24.C 25.B 26.C 27.A 28.C 29.A 30.C 31.D 32.D 33.E 34.B 35.D 四、问答题
1.正常的肾血浆流量是原尿生成的前提。安静时正常成人的两肾血浆流量约为660ml/min。滤过膜及其选择性的通透性,是原尿生成的结构基础。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细胞间有50~100nm的圆形微孔,对血浆中的物质几乎无限制作用;中间层是基膜,由水合凝胶形成的纤维网结构,网孔直径4~8nm.可允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外层是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伸出的足突相互交错,形成的裂孔上覆盖一层薄膜,膜上有4—14nm的微孔,可限制蛋白质通过。以上三层结构上的微孔组成了滤过膜的机械屏障。此外,在滤过膜的各层,均覆盖着一层带负电荷的物质(主要是糖蛋白),其作用是限制带负电荷的大分子物质的滤过,故这些物质起着电学屏障的作用。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促使肾小球滤过的力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肾小囊内液的胶体渗透压。由于肾小囊内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极低,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可忽略不计,故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惟一动力。阻止肾小球滤过的力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人球小动脉端和出球小动脉端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为45mmHg;囊内压约为10mmHg;在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25mmHg,在人球小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等于10mmHg。在血液流向出球小动脉端的过程中,由于水分和晶体物质不断被滤出,使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相对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有效滤过压逐渐下降,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至35mmHg时,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滤过作用停止。 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有效滤过压、滤过膜及其通透性和肾血浆流量。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在安静状态下,由于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人体大失血后,由于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到40mmHg以下时,肾小球无滤过。正常人的血浆蛋白浓度比较稳定。某些疾病使血浆蛋白的浓度明显降低,或由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使血浆稀释,均可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囊内压在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形成或受到肿物压迫使尿流阻塞时,可致肾盂内压升高,肾小囊内压也将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正常情况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都比较稳定。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管腔变窄,使具有滤过功能的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亦减少;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使血浆蛋白质甚至血细胞“漏”出,出现少尿、蛋白尿和血尿。肾血浆流量增加,如由静脉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期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的速率和有效滤过压下降的速率均减慢,产生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多。
3.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其余的各段肾小管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葡萄
++
糖的重吸收是继发于Na的主动重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和Na与上皮细胞刷状缘上的转运体结合形成复
++
合体后,引起其构型改变,使Na易化扩散入细胞内,葡萄糖亦伴随进入。在细胞内,Na、葡萄糖和转运
+
体分离,后者恢复原构型。Na被泵人组织液,葡萄糖则和管周膜上的载体结合,易化扩散至管周组织液再人血。
4.髓袢升支粗段对NaCI的主动重吸收和对水不通透所形成的低渗小管液,是尿液得以稀释的基础。如机体内水过多,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集合管管壁对水通透性降低或不通透,水重吸收减少,。NaCI则被继续重吸收,最终形成大量的稀释尿。当机体缺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溶质则保留在管腔内液中,形成浓缩尿。肾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作用,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排出水,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和体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5.在人体剧烈运动后,因运动期间大量出汗而导致体内水分丧失,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使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分泌、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液浓缩,水分排出减少,有利于血浆晶体渗透压恢复到正常范围。
++++
第九章 感觉器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 8.瞳孔近反射 9.瞳孔对光反射 10.视力(视敏度) 11.视野 14.盲点 15.简化眼 二、填空题
1.人眼的适宜刺激是一定波长的 。
2.人眼的折光系统包括 、 、 和 。
- 26 -
3.根据适应的快慢可将感受器分为 和 。
4.视近物时,眼发生 、 和 三方面的调节反应。
5.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它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衡量,这个距离称为 。
6.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调节能力降低的眼称为 ,可配戴适度的 镜矫正。 7.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 、 、 和 。
8.视杆系统接受 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 ,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 和 分辨颜色。 9.视锥系统接受 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 ,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 和 分辨颜色。
10.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 光、 光和 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11.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 ,绿色视野最 。 12.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 至 Hz。 .
13.声波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播愈 ,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愈靠近基底膜的 部。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结构中,哪个属于感觉器官
A.痛觉感受器 B.冷敏神经元 C.本体感受器 D.耳 E.触觉感受器 2.下列感受器中,哪个属于快适应感受器
A.环层小体 B.腱器官 C.肌梭 D.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3.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也称为发生器电位 B.是感觉末梢或感受细胞上的局部电位 C.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D.以电紧张形式扩布 E.表现总和现象 4.关于视近物的叙述,哪项是错误 的
A.视觉信号到达视觉中枢 B.反射弧包括中脑 C.睫状肌收缩 D.悬韧带紧张 E.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前突更明显
5.能使近物发出的辐散光聚焦于视网膜的功能,称为
A.幅辏反射 B.瞳孔近反射 C.瞳孔对光反射 D.角膜反射 E.眼折光调节反射 6.眼作最大程度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
A.节点 B.前主焦点 C.后主焦点 D.远点 E.近点 7.悬韧带的放松可使
A.瞳孔缩小 B.晶状体曲度增加 C.晶状体曲度减少D.角膜曲度增加 E.角膜曲度减少 8.散光眼的产生原因为
A.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 B.眼球前后径过长 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D.眼球前后径过短 E.睫状肌疲劳或萎缩
9.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几乎全是视 锥细胞的区域在
A.黄斑 B.中央凹 C.视神经 D.视乳头 E.视网膜周边部 10.下列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哪项 是错误的
A.外段的形态与视杆细胞不同 B.外段中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C.能产生感受器电位 D.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E.部分细胞对红色光敏感 11.下列颜色视野中,范围最小的为
A.黄色 B.白色 C.绿色 D.红色 E.蓝色 12.中央凹处视网膜的视力好和色觉强的原因是
A.视杆细胞多而集中,单线联系 B.视杆细胞多而集中,聚合联系
C.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大,单 线联系 D.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小,聚 合联系 E.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小,单 线联系 13.夜盲症产生的原因是
A.维生素A缺乏 B.维生素A过多 C.视蛋白过多 D.视蛋白过少 E.视紫红质过多 14.近视眼与正常眼相比,近视眼的
A.近点大,远点小 B.近点和远点都大 C.近点小,远点大 D.近点和远点都小 E.近点大,远点不变
15.关于远视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眼球前后径过短 B.眼的折光力过弱 C.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前 D.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后 E.可用凸透镜矫正 16.视力(视敏度)测定的是哪种细胞的功能
A.视杆细胞 B.视锥细胞 C.毛细胞 D.神经节细胞 E.双极细胞 17.声波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A.外耳一鼓膜一听骨链一前庭窗一内耳 B.外耳一鼓膜一听骨链一蜗窗 一内耳
- 27 -
C.外耳一鼓膜一鼓室空气一蜗 窗一内耳 D.外耳一鼓膜一鼓室空气一前 庭窗一内耳 E.颅骨一耳蜗内淋巴
18.关于中耳和听骨链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鼓膜和听骨链等构成声波主 要的传导途径 B.锤骨、砧骨和镫骨依次连接成听骨链 C.锤骨柄附着于鼓膜,镫骨底板与蜗窗相接 D.鼓膜和听骨链能增加听觉的敏感度 E.听骨链有保护内耳的作用
19.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区域为
A.O一16Hz B.16—20000Hz C.1000—3000Hz D.3000—30000Hz E.30000—40000Hz 20.引起耳蜗顶部的基底膜出现最大 行波振幅的是
A.高频声波 B.中频声波 C.低频声波 D.任何频率的声波 E.高强度声波 21.飞机骤升(降)时,旅客口食糖 果有助于调节何处的压力平衡
A.基底膜两侧 B.中耳与内耳间 C.前庭膜两侧 D.蜗窗膜内外 E.鼓室与大气间 四、问答题
1.注视着的物体由远移近时,眼发生哪些调节? 2.叙述近视眼的形成原理及矫正方法。 3.叙述远视眼的形成原理及矫正方法。 4.维生素A与视觉有什么关系? 5.请写出气传导的具体途径。 6.请叙述前庭器官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是指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装置。 。
8.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瞳孔缩小,这种现象称为瞳孔的近反射,也称瞳孔调节反射。
9.当用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眼时,瞳孔的大小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当光线强时,瞳孔会缩小,当光线弱时,瞳孔会变大。瞳孔这种随着光照强弱而改变大小的现象称为瞳孔的对光反射,也称光反射。
10.视力也称视敏度,是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也就是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 11.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14.在视神经穿过视网膜的地方形成视神经乳头,此处没有感光细胞,故没有感光功能,是生理上的盲点,大约在中央凹鼻侧的3mm处。如果一个物体的成像正好落在此处,人将看不到该物体。 15.简化眼是一种假想的人工模型,其光学参数与正常人眼折光系统总的光学参数相等。 二、填空题
1.电磁波 2.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快适应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4.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眼球会聚 5.近点 6.老花眼、凸透 7.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8.弱、较高、差、不能 9.强、较低、强、能 10.红、绿、蓝 11.大、小 12.16、200O0 13.远、顶 三、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D 5.E 6.E 7.B 8.C 9.B 10.B 11.C 12.E 13.A 14.D 15.C 16.B 17.A .18.C 19.B 20.C 21.E 四、问答题
1.注视近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加大,尤其是向前凸起更为明显;瞳孔缩小;眼球会聚。
2.近视眼多数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引起的,也有一部分人是由于折光系统的折光力过强引起的。近视眼看远物时,由远物发来的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矫正近视眼通常使用的办法是配戴合适的凹透镜。
3.远视眼多数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引起的,也可由于折光系统的折光力过弱引起。远视眼在安静状态下看远物时,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后,矫正的办法是配戴合适的凸透镜。
4.维生素A与视黄醛的化学结构相似,经代谢可转变成视黄醛。在视紫红质分解与再合成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如果长期维生素A摄人不足,就会影响人在暗光下的视力,引起夜盲症。
5.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前庭窗传人耳蜗,这种传导方式称为气传导,是引起正常听觉的主要途径。
6.半规管的功能是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是感受头部的空间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突触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神经递质 4.中枢延搁 5.突触后抑制 6.特异投射系统 7.牵涉痛 8.运动单位 9.牵张反射 10.脊休克 11.去大脑僵直 12.胆碱能纤维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