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04: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现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点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合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联,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前两句写诗人秋夜的孤独寂寞,后两句写夜深偶见篱下灯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乐生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一首抒发思亲情怀的千古绝唱。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备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赏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而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诗人常在秋日里发出许多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夜书所见》 二、初读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知道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来。 3、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画出不懂的字词。 4、交流,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大意。 三、悟情
诗人写诗,常借描写的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情,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呢?
(一)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梧桐叶、秋风、儿童、灯、促织、篱落) (二)诗中写到梧桐叶、秋风、儿童、一灯明,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怀呢? 1、以词曲悟诗情(梧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一声桐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便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耳听得风吹梧桐沙沙作响,孤独、寂寞、凄凉之感涌上心头,于是诗中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指名读,齐读)(板书:孤独、寂寞)
2、以典故悟诗情(秋风):
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啊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长年离家在外,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板书:思乡念亲)
3、有感情朗读1、2句。
4、以联想悟诗情(儿童、一灯明):
(1)一灯明:诗人看见的只有一盏灯,触景生情,多么孤单啊!
(2)诗人看到这一灯明猜想到有孩童在捉促织,展开联想体会孩童捉促织玩耍时那种天真无邪,快乐的情景。
(3)诗人由这提着灯笼捉促织的孩童不由得想起了谁呢?(自己童年时的伙伴。)再次展开联想体会诗人思乡念亲之情。
师小结: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全班朗读3、4句)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父母、亲人)(全班再读3、4句) 5、有感情地朗读3、4句。
师小结:想起儿时的玩伴心中不免一阵高兴,但一想到自己就像这孤孤单单的“篱落一灯明”又未免心中难过。(板书:难过) (三)配乐吟诵
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诗人却身处异地,耳听桐叶萧萧、秋风阵阵,又见篱落一灯明,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齐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书写生字 1、背诵。
2、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3、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书写生字。 4、书写整首诗,指导从右往左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