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琵琶行并序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24 13:08: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琵琶行(并序)

(时间:40分钟 满分:47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琵琶行》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

B.“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C.“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是指京官外调,一般指被贬谪。

D.“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是指青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色。 解析:选B 《六幺》并非“相传为唐玄宗所制”,《霓裳》“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②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紧、迫 .③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轻声 .④琵琶声停欲语迟 迟:迟疑 .

⑤转轴拨弦三两声 拨:弹拨弦乐的工具 .⑥为君翻作《琵琶行》 翻:按照旧曲谱制作新词 .A.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选C ①中“暂”是“忽然,一下子”的意思;⑤中“拨”是“调,拨动”的意思。

3.下列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整顿衣裳起敛容 ..C.凄凄不似向前声 ..

B.暮去朝来颜色故 ..D.举酒欲饮无管弦 ..

解析:选D D项,“管弦”,古今皆指乐器。A项,“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整齐”,多指纪律;B项,“颜色”,古义“容颜”,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项,“向前”,古义“先前”,今义“朝向前面”。

4.下列各句中的修辞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解析:选A 例句中的“丝竹”和A项中的“孤帆”都是借代修辞。B项和C项是比喻修辞,D项用了拟人的修辞。

5.《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A.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解析:选A “嘈嘈”写声音的粗重,“切切”写声音的轻细;“间关”写声音的轻快流利,“泉流冰下”比喻乐音的滞涩难通,逐渐沉咽;“凝绝不通声暂歇”写乐音停顿;“银瓶乍破”“铁骑突出”表现音乐激越雄壮。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并序)》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 。

(2)《琵琶行(并序)》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 。

(3)《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答案:(1)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2)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二、阅读理解专练(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11分)

登西楼忆行简 白居易

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 碍日暮山青簇簇,漫天秋水白茫茫。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 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塘。

[注] 本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任职,弟弟白行简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任职。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