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高山仰止(重点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9 12:52: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诲人不倦》(重点版)

编撰

一、核心解读:

洪申健 时间 2010年12月 编号 0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0岁左右即开始讲学,从教40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在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受教育。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教育对象不应分贵贱、门第和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孔子所提倡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他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主要有:

①以学生为主体,启发诱导的原则。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后,老师才适时加以指导点拨。学生如未能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则不勉强施教,否则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②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总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德行、才智、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同样的问题,视不同对象给出不同的回答。

③教学相长理念。孔子不赞成学生对老师一味信从,力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体会和不同意见,“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互有助益的过程。 ④强调学思结合,学行并重,知行合一。

二、名句填空:

1·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由也兼人, 。”★

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 , 。”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5·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诲人不倦

1

, ,天何言哉?” 6、子曰:性相近也, 。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8、子曰:当仁, 。

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 ,可谓好学也已矣。”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三、字词注音:

诲人不倦(huì) 不悱不发(fěi) 举 一 隅(yú) 贫而无谄(chǎn) 如切如磋(cuō) 巧笑倩兮(qiàn) 素以为绚(xuàn) 信而好古(hào) 闵 子 骞(mǐn,qiān)陈亢(gāng)

四、实词整理: 1、通假字:

(1)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知=智,智慧 (2)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女=汝,你 (3)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反=返,回 (4)《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与=欤,吧 2、词类活用:

(1)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形作动。离开,保持距离。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进(退):使动。使……进(退) (3)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正:形作动。厘正。 3、古今异义:

(1)言语:宰我,子贡。 言语:辞令 ..

(2)文学:子游,子夏。 文学:文献,文化典籍。 ..(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独立:独自站立。 ..(4)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小子:弟子,学生。 ..4、一词多义: 愤: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样子 (2)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郁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奋发的样子 (4)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愤怒,怨恨 作: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创作,创新,创造

诲人不倦

2

(2)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起身站立 (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起身站立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写作 移

(1)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改变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改变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迁移 抑

(1)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不过,但是 (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压制,压抑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还是,或是 5、解释加点字词:

(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历史文献。行:社会实践。 (2)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异闻:特别的听闻。 (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趋:小步快走以示恭谨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方位 (6)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愈:较好,胜过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盼:眼睛黑白分明、顾盼流转 (8)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兼人:敢作敢为,一人相当于两人。 (9)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起:启发

(10)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述:传述,阐述前人成说使之流传 6、从下列句子中提取成语,并解释: (1)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上智下愚: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2)子曰:“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3)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

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

不去启发他。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5)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

诲人不倦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