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3:18: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解答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中,寻找单位“1”的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找到单位“1”的量,才能确定采用什么运算。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如:“比、占、是”等明显标记后面的量是单位“1”外,还要让学生从题意上理解。所以,在审题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引起思考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标出“节约”二字,是让学生从字眼上理解,体会出“节约”就是“少”的意思,引导学生弄清这是“甲比乙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很容易明白应先求出两个月份用电量的差,再用差除以单位“1”的量。

对于学生的课堂练习,也要做同样要求。除了让同桌互相监督外,教师还要巡视落实情况。巡视,使勾画对审题切实有效。但有些学生由于惰性作祟,家庭作业不按要求做。为此,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把养成学生审题习惯的好处讲给他们,让家长监督学生的家庭作业按要求勾画。

由于长期坚持,即使惰性强的学生也养成了勾画习惯,再不会出现漏条件、看错数的现象。

(三)、画图理解,把数量关系形象直观化。

虽说正确读题与符号勾画能帮助理解,但对于稍繁琐的数量关系,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教师从美学角度审视数学,把美术应用到教学中去。 1、画线段图,使复杂的数量关系浅显形象化。

画线段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辅助方法,它把问题形象化、符号化,能有效地帮学生分析问题。画线段图时,把已知件与问题都标注在图上,繁琐的数量关系就拨云见日般,一目了然。但画图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件简单事,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总是先列式,后画图,使画线段图变成负担。要使学生真正养成画图习惯,教师首先养成在黑板上画图的习惯,让学生亲眼看到画线段图的益处。

一般情况下,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需要画线段图的时候较多。比如:“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全部零件的1/5,第二天又加工了70个,这时已加工与未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3:2。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教师讲授

前,先让学生按要求读题,然后依据题意在黑板上画线段图帮学生分析。通过线段图,学生明白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应用除法计算。部分量70对应的分率显然是(3/5-1/5),依据部分量除以部分量对应的分率就是单位“1”的量这一关系,学生会很轻松地列出算式70÷(3/5-1/5)。当然,本题也可以用方程计算。

其次,教师还需耐心辅导实在不会画线段图的学生,让线段图对审题切实有效。

2、流程图导学,让审题更轻松。

流程图是由图框和流程线组成的,是一种动态图示,通常用来描述一些过程性的活动,在数学方面应用广泛。流程图能很清楚地把问题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是一种很好的解题辅助方法。它在解图形题方面非常有效。如:“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空间图形题,单凭想,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如果从问题入手,用倒推法把数量关系一步步表示在逻辑性很强的流程图上,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依照逻辑,认真画完流程图,然后从流程图的最后一步往前推,依次列式,就能很顺利地列出算式:(50.24÷3.14÷2)2×3.14。

3、画几何图形,透视数量关系。

对于稍复的包含关系题型,可以让学生在读题时画几何图形帮助理解。画图,能把抽象的问题图形化,学生更容易发现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田径运动会中,参加100米短跑的共156人,比参加200米短跑的少40人,比参加50米短跑的多26人。同时参加100米和50米短跑的有74人,同时参加200米和100米短跑的有80人,是同时参加50米和200米短跑人数的2倍,同时参加50米、100米、200米短跑的有30人,那么这次运动会中参加50米、100米、200米短跑的共有多少人?”学生单凭读题不能清楚地了解各条件之间的包含关系,那么我们用画图法,把各已知条件呈现在三个圆上,圆的重叠部分就会把条件之间的关系透视得一清二楚。

为了更加清楚地透视条件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在未重叠部分标上数字“1”,表示这部分数量只加过一次;在重叠一次部分,标上数字“2”,表示这部分数量加过两次;在重叠两次的部分,标上数字“3”,表示这部分数量加过三次。学生从草图中一眼就能看出哪部分多算了几次,应该减几次。如果有的学生还是看不懂,就把三个圆比喻成三张圆形纸片,重叠部分就是多算的部分,多算了几次,学生自然明白。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再不为审题犯愁。 (四)、通过讲解,对所做题目再审。

学生讲题,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能检验其思维过程是否有误。为此,我开展了“我是小老师”活动,每天利用课前十分钟指名学生讲解前一天的家庭作业。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要求学生讲解时用上“因为”“所以”之类的关联词,要求每步列式都要有依据。由于学生是以“小老师”身份出现在讲台上,积极性很高。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不但练就了好口才,还学会了梳理思路,养成题后检查的好习惯。

很多时候,台下学生向“小老师”提出疑问,“小老师”都会给出解答。当提出他们所做题目的错误时,都能以感恩之心接受,并改正。也有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自己就发现错误,当场改正后,再讲。若自己不能改正,就向台下学生求助,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便进行适时引导。

这样的课堂,既把教师从滔滔不绝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又让学生摆脱了枯燥地听。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效果相当惊人。 七、存在问题。

当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有困惑和不足,留待以后作进一步的实践和更深入的思考。

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掌握和运用有效审题的方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我们需要面对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