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习题详解(第7章 生成成本)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3:52: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

第7章 生产成本 课后复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某公司支付给会计人员10000美元的年薪,这笔费用是一项经济成本吗? 答:这笔费用是一项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显性成本指实际支出,所有涉及到货币交易行为的成本都属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是一种经济成本,不涉及到货币交易行为,但涉及到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当一个公司支付给会计人员10000美元年薪时,这是一笔货币交易,这笔费用是会计人员用劳动换来的收入。因此,这笔费用属于经济成本中的显性成本。

2.某小零售店女店主自己做账,你将如何计算她工作的机会成本? 答:该店主自己做账的机会成本是:她利用做账的时间和精力做其他事情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

根据机会成本的定义,如果该小零售店女店主不是自己做账,她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做其他的事情,例如做小生意或者参加一些休闲活动。那么,女店主自己做账的机会成本就是她用于做账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

3.解释以下说法正确与否:

(1)如果一家企业的拥有者不给自己支付工资,则会计成本为零,而经济成本为正。 (2)会计利润为正的企业不一定经济利润也为正。

(3)企业雇佣了一些目前处于失业状态的工人,则其使用这些工人服务的机会成本为零。

答:(1)正确。因为这里不存在货币交易,所以不存在会计成本(或显性成本)。但是,因为企业的拥有者可以受雇于其他企业,因而存在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为正,反映了此人工作时间的机会成本。

(2)正确。会计利润仅考虑显性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可能还存在某些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没有像显性成本那样完全实现,所以对于会计利润为正的企业,有可能加进这些机会成本之后,经济利润为负。这意味着企业没有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

(3)错误。机会成本衡量了这些工人的时间价值,因而不可能为零。对于工人而言,尽管工人目前处于失业状态,但是他们仍掌握一定的技能,这些技能具有价值,进入某一企业工作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去另一家企业工作,或者利用时间在家照顾老人或孩子的机会,这些可能的选择使得雇佣工人的机会成本大于零。

4.假设某种生产中只有劳动为可变成本,如果边际生产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你认为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答: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产出的边际成本是指由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出而增加的成本。如果边际成本递减,则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投入会减少,因为劳动是惟一的可变成本。如果生产一单位产出需要的劳动减少,则边际产出必然是递增的。此外,由对偶原理可得:MC?w/MPL,因此,如果MC递减,则对于任何给定的w,MPL是递增的。

5.假定某椅子制造商发现其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实际上大于机器租金与工人工资率的比率。他会如何改变资本和劳动的使用来使成本最小化?

答:制造商应该增加资本使用量,并减少劳动使用量。 为了使成本最小化,制造商应该使用劳动和资本的组合,使得在它的生产过程中用资本交换劳动的比率与在外部市场用资本交换劳动的比率相等,即MPK/MPL?r/w。本题中,MPK/MPL?r/w,如果制造商增加对资本的使用并且减少对劳动的使用,使得MPK降低而MPL增加,从而降低边际技术替代率,那么它的状况将变化。它会持续这种替代直到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租金率与工人工资率的比率。

6.为什么等成本线是直线? 答: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则成本方程为:

C?wL?rK

由成本方程可得:

K??wCL? rr根据上式可以得到等成本线。由于成本方程式是线性的,所以,等成本线必定是一条直线。等成本线横轴上的点

CC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点表示

rwC,等成r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结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组合。根据上面的公式,等成本线的纵截距为本线的斜率为?w,即为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 r所以,只要投入的价格不变,或者两种投入的相对价格不变,等成本曲线的斜率就是固定的,即等成本线是直线。

7.假设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增,这是否意味着平均可变成本递增或递减?请解释。 答:若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增,平均可变成本可能递增,也可能递减。 分析如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那么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带来的成本小于之前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从而使平均可变成本下降;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随着边际成本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递增。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所以,需要知道边际成本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才能判断平均可变成本是递增还是递减。如图7-4所示。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图7-4

8.假设产品的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是否意味着平均可变成本递增或递减?请解释。

答:假设产品的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意味着平均可变成本递增。原因如下: (1)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就把平均可变成本下拉;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就把平均可变成本上拉。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平均可变成本必达到极小值点。

(2)如果产品的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那么,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可变成本将高于之前所有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从而提高了平均可变成本,即:产品的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意味着平均可变成本递增。如图7-4所示。

9.假设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为U形,为什么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比平均总成本曲线在较低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其最低点?

答:(1)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U形的特征,这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先递减,各自达到本身的最低点之后再递增。

(2)若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为U形,则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比平均总成本曲线在较低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其最低点。这是因为: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相应地,平均总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如图7-4所示,U形的平均总成本曲线高于U形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且二者之间的差是平均固定成本。又因为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满足MC?ACmin,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满足MC?AVCmin,由于MC曲线是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增的,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低于平均总成本曲线即AVCmin?ACmin,所以,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必然比平均总成本曲线在较低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其最低点。

10.如果某企业在达到一定产出水平前存在规模经济,随后成本随产量增加等比例变化,那么你能说出该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吗?

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先向右下方倾斜,达到一定产量后为一条水平线。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的。一般来讲,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称之为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称之为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在企业的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一般企业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

(2)如果企业规模报酬递增,那么该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倾斜;如果企业报酬经济不变,那么该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水平的。所以,若某企业在达到一定产出水平之前规模报酬递增,然后规模报酬不变,那么,该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先向右下倾斜,在达到该特定的产量水平之后变为水平线。

11.一种投入要素价格的变化是如何引起企业长期扩张路径的变化的? 答:扩展线反映的是在每一个产出水平上使得成本最小的投入品的组合。这种组合取决于投入品价格的比率:如果一种投入品的价格发生变化,那么价格比随之变化。例如:如果一种投入品价格上升,那么在维持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所能买到的这种投入品的数量将有所下降,从而在改变等成本曲线斜率的同时使它更靠近原点。随着两种投入品价格比的变化,企业将以变得相对便宜的投入来部分替代变得相对昂贵的投入,这样,扩张路径将向变得相对便宜的这种投入品所在的坐标轴弯曲。

12.区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差别。为什么其中一个能在另一个不存在的情况下存在?

答:(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差别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即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引起生产一种商品的单位成本和收益变动。范围经济或称组合经济,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即生产多种商品,取得组合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

①规模经济注重某种产品生产能力的扩大,强调的是产量规模带来的经济性;而范围经济则强调多品种产品生产能力,从而有更强的市场适应力。

②规模经济强调生产系统在企业内部集中,以取得生产活动的经济性,而范围经济特别是外部范围经济则是将生产系统分解到不同的企业,各个企业在专业化基础上着重发展核心能力,再通过地理范围上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与合作,使各个企业按价值链结成更大的生产系统,来取得生产活动的经济性。

(2)其中一个能在另一个不存在的情况下存在的原因 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即产生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适用于至少是两种产品的生产,当多种产品联合生产所花费的总成本低于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之和时,即产生了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其中一个能在另一个不存在的情况下存在。

13.企业的扩张路径是否总是一条直线? 答:企业的扩张路径并不总是一条直线。如果企业总是能够以相同的比例使用资本和劳动,那么长期扩张路径是一条直线。如果资本—劳动比随着产出的变化递增,则企业扩张路径将不再是一条直线,如图7-5所示。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图7-5 长期扩张路径

14.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有何不同? 答: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区别表现在:

(1)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的。相应地,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2)规模报酬是属于实物方面的分析,而不涉及货币方面的探讨;至于规模经济则是货币方面的分析,故此二者的着重点不同。但是,若在要素价格不变及技术水平不变时,规模报酬递增会产生规模经济的现象。规模报酬递增是造成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管理成本的降低及大量采购原材料打折等,都是导致出现规模经济的原因。

7.3 课后练习题详解

1.乔辞去了他在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的工作并开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辞职前他的工资为50000美元/年,他的新公司在他自己的一座房子中,这座房子以前出租的租金为24000美元/年。新公司第一年的支出如下:支付给他自己工资40000美元,租金0美元,其他支出25000美元。计算乔的新软件公司的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

解:会计成本表示实际费用,因而乔的新软件公司的会计成本为:40000+0+25000=65000(美元)。

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成本,而且也包括机会成本。因此,除了会计成本外,乔的新软件公司的经济成本还包括房子的租金24000美元以及额外的10000(=50000-40000)美元工资收入。因此,经济成本为:65000+24000+10000=99000(美元)。

2.(1)填充下表中的空格。

(2)作图,在图上表示出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总成本。(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成本。)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