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6:59: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
作者:胡晓娟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11期
[摘要]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奇峰。出现于同一时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因产生的背景不同,故而民歌主题,民歌风格有着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古典文学 魏晋南北朝 乐府民歌 特色比较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的又一高峰。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新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长期对峙,北朝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各异,因而南北朝民歌呈现出不同色彩和情调。
一、民歌产生的背景不同
1.南朝乐府民歌——繁荣都市里的艳语
南朝乐府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指明“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由此可见,这些民歌其实是“都市之歌”。江南自古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建业为六朝故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刘宋时期曾出现一度平安稳定、繁荣局面,以官僚地主和寺院地主为代表的庄园经济活跃发达。《宋书?孔季恭传》记载“江南为国盛矣……地广野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正因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统治阶级隔江偏安,尽情享乐。新兴的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四面八方的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绝的涌向都市。(《宋史?循吏列传记》)梁?裴子野的《宋略》说“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巨贾,舞女成群,相竞夸大,互有争夺”。于是“歌舞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炫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这就是南朝民歌得以问世和流传的根源。 2.南朝乐府民歌与汉乐府民歌一样,是统治阶级收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民歌分“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三种,现存歌辞471首。皆为对男女爱情生活的抒写,且大多以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性为主体,用女性的口吻唱出这一时期都市妇女的悲歌。从所描写的生活状况考察,她们的社会成份复杂,大多为城市中、下层和不幸沉沦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这是在中国民歌史上独树一帜的。
3.北朝乐府民歌——血沃北国中的豪言
北方独有的苍茫气象的自然背景,游牧民族的豪放粗犷秉性和独特的社会经济,这是北朝民歌得天独厚的生长土壤。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原失控,黄河流域便成为西北各民族互相攻杀的战场,血雨腥风,岁无宁日。但是,是时的民歌却放出了异彩。
4.北朝乐府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现在能供我们研读的歌辞仅存十八曲六十七首,这在量上远远逊于南朝乐府民歌。但产生在兵刃、马背和战火中的北朝乐府民歌却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晶。战争引起人口迁徙及各种灾难,北方各民族在战争中又增进了融通,风俗人情、生活习性、语言文化均在互相渗透。南方的吴歌和西曲也在北魏时期传入北方,为统治阶级所接受所赏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也设立乐府,“兼奏赵、齐、秦、吴之音”。北魏统一北方后,扩大乐府规模,现存的乐府歌辞大多是民间采集而来。
较之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的作者大多是男儿,且主要是鲜卑族和北方其他民族汉子。《折杨柳歌》说:“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便是佐证。歌辞中提到的慕容垂、广平公、高阳王、琅琊王等,便是“虏家儿”的豪酋贵族。鲜卑诸民族的歌,原是所谓“其词虏音,竟不可晓”的,而现存的歌辞全是汉语,这一方面是由通晓鲜卑语和汉语的人的翻译;另一方面是由于鲜卑诸民族的汉化,现存部分歌辞原来就是用汉语创作的。
二、民歌的主题各异
1.南朝民歌皆为一色的情歌。这些情歌从女性的视角审视社会,解读男女风情,民歌反映社会生活面狭窄,但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也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丰富多彩的女性群像。这固然是江南繁荣都市中商业社会中主流思想的反映,其中所抒发的情感仍不失真纯,且朴质健康,这与六朝那些宫体诗所描写的女性及情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歌辞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包括那些被歪曲的女性形象更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其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矛盾更是深刻幽邃,耐人寻味。例如:那些热烈的大胆的爱情追求者便唱出了“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憐”(《子夜歌》)。那些坚贞执着的爱情守望者唱道:“朝思出前门,暮思出后渚。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子夜歌》)特别是那些封建礼教的判逆者和在沉沦中又不甘沉沦者所唱的歌,更是悲切哀艳,酣畅淋漓而发人深省,聊录几首为证: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夜来冒风雨,晨去履风波。虽得叙微情,奈侬身苦何。(《初度娘》) 郎为傍人取,负侬非一事。摛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子夜歌》) 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寻阳乐》)
2.北朝乐府民歌虽在数量上远不及南朝乐府民歌,但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相当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战斗性也较强,酷似汉乐府民歌,这便是南朝乐府民歌不及之处。如:《琅琊王歌》中所反映出来的是战争与孤儿;《企喻歌》表现了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紫骝马歌》所揭示的是婚姻和人口问题;而《地驱乐歌》中则是描写出北国的畜牧生活等等,录几首歌来证实。 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一日三摩婆,剧于十五女。 东山看西水,水流磐石间。公死姥更嫁,孤儿正可憐。 (《琅琊王歌》)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西向波。 (《企歌喻》)
烧火焚野田,野鸭飞上天。童男聚寡妇,壮女笑杀人。(《紫骝马歌》) 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地驱乐歌》)
此外,还有反映人民疾苦的和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在六十七首歌辞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杂歌谣辞》中的《敕勒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二十七个字便出色地画出了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象,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具有无比的魅力。是为“千古绝唱”。北方民族中的另一“绝唱”当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了,诗歌正是战事频繁时代环境的产物,但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
三、各具风格的南北朝乐府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