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9:3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预报险情,防止突发灾害一旦发生时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6.2 监测设计
6.2.1监测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1)地质依据
《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测量技术依据
①《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②《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③《大地变形测量规范》; ④《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 ⑤《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⑥《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CJ/T8-97)(1997)。 (2)监测设计原则
1)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
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设施和资料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络,在治理、施工全过程中及时测定和预报滑坡的位移、应力等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2)采取综合监测方法
监测工作采取地面变形监测、群测群防等综合手段。 3)实施长期监测
进行全过程监测工作。包括地面监测、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以监测结果作为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依据。工程完工后变
29
形监测点、防治效果监测点应转为长期监测点。
4)监测仪器选择原则
①仪器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②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及相应量程; ③现场使用比较方便、简单;
④仪器不易损坏,尤其是长期监测仪器应具有防风、防雨、防腐、防潮、防震、防雷电干扰等与环境相适应的性能。 6.2.2监测工作方案 (1)监测方法
一般而言,用于斜坡变形监测的方法主要有: 1)深部位移
主要用于监测施工中坡体滑移的动态变化情况,判断坡体的稳定性,用以指导防治工程的实施和效果检验。通过钻孔倾斜仪在不同时间观测到测斜管内相应位置的读数变化和随深度的累计变化值。即可得到测斜管管口及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量,确定斜坡发生位移的大小、方向和速率,达到全深度、全方位变形观测目的。
2)边坡表面绝对位移监测
常规的大地变形测量是监测裂缝分割滑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大小、方向及速率变化的重要手段。
3)地下水动态监测
施工期间在雨季和旱季在各观测井采取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监测施工前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评价防治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监测数据用于反馈设计,指导后续工程施工。
30
4)裂缝相对位移监测
在坡体上顺坡体走向发育的裂缝处设置地表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目的是直观地了解坡;体表层变形发展状况,配合其他监测手段指导防灾减灾工作。
5)目视观察
安排指定人员定期、不定期查看库岸各段地面变形迹象,以及防护工程是否失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便及时妥善处理。
具体检查项目有:
①地表裂缝出现的位置、规模、延伸方向、发生时间等。 ②地表鼓胀位置、范围、形态特征、幅度、发生时间等。 ③地表沉降位置、形态、面积、幅度、发生时间等。 ④塌方位置、范围、体积及发生时间等。 ⑤建筑物破坏和树木歪斜情况、发生时间等。
⑥地下水露头变化情况、井泉流量、水质物理化学特征突变等。 (2)监测工作布置
针对该边坡的地质和地形特征,在该边坡段布置地表位移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为主要监测手段。
在该边坡中上部布置8个地表绝对位移监测点,以跟踪监测该边坡地表位移情况。配合其他监测手段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具体工程布置详见工程监测设计图。
5.2.3监测工作技术设计 (1)监测等级
根据《规程》规定,一般场地边坡观测,应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的三级进行观测。位移观测点坐标误差≤10mm。
31
(2)监测周期的确定
变形观测周期应能系统反映所监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重大变化,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在遇暴雨、发现变形速度加快或观测过程中发现突发灾害的可能时,应缩短观测周期,增加观测次数。
在雨季每10天观测一次,旱季每半月观测一次;施工期间继续监测坡体水平、垂直位移变化,达到安全监测的目的。施工结束后转为长期监测,可每半月到一个月监测一次。
5.3 监测管理
监测工作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监测工作应分阶段进行,在施工期,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监测任务; 2)施工单位选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在施工监理的监督下,完成地表位移监测和目视巡测,并及时完成资料整理、信息分析;
3)施工单位应及时将监测信息分析结果反馈给监理、设计单位,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设计变更;
4)施工完成后,监测工作应移交当地移民部门,移民部门应设专人管理监测工作,以保证长期监测的正常进行;
第七章 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1施工条件
7.1.1 交通条件
该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地点位于xxx思唐镇小岩关社区。场地总体方向南北向,南北长约350米,东西约30~80米,均有公路直达,
32
总体上交通较为方便。 7.1.2 气候特征
工作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据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该县年平均降雨量1162.1mm,平均月降雨量96.84mm。4-8月为丰水期,降雨量累计达795.57mm左右;9-10月为平水期,降雨量累计192.56mm左右;11-12月及次年1-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累计173.97mm。降雨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经统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5.0mm,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70.8mm/h时保证率为P=90%(相当于1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82.0mm/h时保证率P=95%(相当于2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95.10mm/h时保证率P=96%(相当于25年一遇)。 7.1.3 地形条件
工作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建设用地处于xx江西岸,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其斜坡脚为xx江河床。西测陡崖山顶最高海拔588m,东界最低海拔440m,高差达148m。但在建筑用地内采用实测相对标高西测最高相对海拔465m,最低(东界)相对海拔413m,相对高差52m,坡度角在35°左右,为一缓冲斜坡地形,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地貌环境较复杂。 7.1.4建筑材料
本工程施工所需钢筋、木材附近购买,块石、碎石可利用附近采石厂购买.回填所需土石料,一部分可采用削方土石,不足部分可就近开采。 7.1.5 水电供应
工作区内电力较充沛,可保障施工用电。
施工用水可利用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当水量较大时,可直接取库水。根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