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试题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18:39: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内压 肾血浆流量

滤过系数

125.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 致密斑Na+感受器 四、问答题

126.试述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的溶质,以及少量小分子的血浆蛋白,均可滤入肾小囊腔而形成滤液。与肾小球滤过功能有关的因素是:1)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上存在大小不等的孔道。一般来说,有效半径小于2.0nm的中性物质分子可自由滤过;有效半径大于4.2nm的物质则不能通过。有效半径在2.0-4.2nm的物质分子的滤过量随其有效半径的增加而减少。此外,滤过膜各层均含带负电荷的物质,后者可限制带负电荷的物质滤过,而带正电荷的物质则较易被滤过。如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物质减少或消失,可使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滤过而出现蛋白尿。可见,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性质。2)有效滤过压。此为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由入球端到出球端,血压下降不多,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随滤液的不断生成而逐渐增加,有效滤过压则逐渐下降,有效滤过压降到零时达到滤过平衡,滤过即停止。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端,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越短,肾小球滤过率越低。相反,滤过平衡越靠近出球端,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越长,肾小球滤过率越高。如果不出现滤过平衡,则毛细血管全长都有滤过。

127.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有许多因素能够影响肾小球的滤过。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全身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由于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机制,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可保持相对稳定。当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将发生相应变化。如果入球小动脉阻力增加,则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如果入球小动脉扩张,则发生相反变化。如果出球小动脉收缩,则肾小球毛细血管流出阻力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因而升高。只要在输出阻力增加期间肾脏血流不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既可增加。

2)囊内压: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比较稳定。病理情况下,钙或尿酸沉积造成尿路结石,导致尿路梗阻,可使囊内压增加,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减少。

3)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很大变化。若全身血浆蛋白明显减少,则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此时,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将升高,导致尿量增多。如临床上快速输液可使尿量增多。

4)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如果肾血浆流量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将靠近出球端,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相反,肾血浆流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加快,滤过平衡将靠近入球端,则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5)滤过系数:滤过系数(Kf)是指在单位有效滤过压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的滤过量,在数值上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的乘积。Kf增加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Kf减小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功能性肾小球毛细血管数目减少(滤过面积减小),或肾小球毛细血管膜的厚度增加,都可使Kf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小。

128.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何特征?

肾脏的血液循环具有以下特征:1)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两个肾脏的血液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22%。2)有两套毛细血管床: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他们以串联形势相联接,通过出球小动脉而分开,这有助于调节两套毛细血管的静水压。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压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管周毛细血管中血压低,使得液体迅速的被重吸收。3)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在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即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保持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129.试分析大量出汗后尿量的改变及其机制 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刚从汗腺分泌的汗液与血浆等渗,但在流经汗腺导管时,在醛固酮的作用下,Na+、CL-被重吸收,因此,最后排除的汗液是低渗的。大量出汗会造成身体水分的丧失,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表现为高渗性脱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刺激位于下丘脑前部室周器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大量出汗,还使血容量减少,因此心房容量感受器受刺激减弱,通过迷走神经传到中枢的冲动减少,抑制下丘脑-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减弱,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上述两条途径均可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后者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明显增加,结果导致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130.何谓肾清除率?测定肾清除率有何意义?

肾清除率又称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掉,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肾清除率。为不同物质从血浆中被清除提供了一个定量的衡量肾功能的指标。测定肾清除率可用于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的测定及对肾小管功能进行评估。

131.试述抗利尿激素对肾小管的作用及其机制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远端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此外,抗利尿激素也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从而增加髓袢组织间液的溶质浓度,有利于尿浓缩。因此当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可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反之,当机体水过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水从尿排出增多。其作用机制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分泌入血后抗利尿激素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通过兴奋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质内的cAMP增加,cAMP又激活蛋白激酶A(PKA),使上皮细胞内含水孔蛋白AQP-2的小泡镶嵌在上皮细胞的管腔膜上,形成水通道,从而增加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小管液中的水在管内外渗透压梯度的作用下,通过水通道而被重吸收。通过管腔膜的水孔进入上皮细胞内的水可经基侧膜的水孔蛋白(AQP-3和AQP-4)进入细胞间隙而被重吸收。抗利尿激素通过调节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膜上的水通道而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对尿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当缺乏抗利尿激素时,细胞内cAMP浓度下降,管腔膜上含水通道的小泡内移,进入上皮细胞胞质,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下降或不通透,水的重吸收就减少,尿量明显增加。

132.横断腰段脊髓对排尿有何影响?为什么? 横断腰段脊髓会出现尿失禁。排尿活动是一个神经反射过程,排尿反射的中枢有两个,脊髓腰骶部,是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它的活动正常情况下受着高位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即排尿反射是一个受大脑皮层控制的过程。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在控制排尿中非常重要。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由腰段脊髓发出,经腹下神经肾上腺素能纤维到达膀胱。兴奋时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内括约肌收缩,阻止尿液排放。副交感神经起自骶段脊髓第2-4节段,由盆神经胆碱能纤维到达膀胱。兴奋时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促进排尿。另外,躯体运动神经通过阴部神经控制膀胱外括约肌的活动。当腰段脊髓横断后,脊髓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高位中枢失去联系,高位中枢不再能够控制下位中枢的活动,排尿不再受意识控制,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后,通过低级中枢即可引起反射性排尿,而出现尿失禁的现象。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适宜刺激敏感 B.均有换能作用

C.多具有辅助结构 D.均有编码作用 E.均不易适应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 A.前庭 B.嗅上皮 C.眼 D.肌梭 E.耳

3.当某一恒定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纤

维上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 A.适应 B.传导阻滞 C.抑制 D.疲劳 E.传导衰减 4.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 B.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C.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 D.呈不衰减性传导 E.不能总和

5.下列关于感受器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未变,但传入冲动减少或消失 B.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非常灵敏 C.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 D.适应并非疲劳

E.慢适应感受器适用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6.下列各项中,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 A.触压觉感受器 B.味蕾 C.内脏感受器 D.肌梭 E.温度感受器

7.下列感受其中,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 A.环层小体 B.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C.关节囊感受器 D.肌梭 E.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8.眼的折光系统不包括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角膜 D.房水 E.玻璃体

9.下列关于眼折光系统光学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

B.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光力均可被调节

C.6米以远物体发出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 D.正常人眼在未调解时,后主焦点的位置正好位于视网膜上

E.视网膜像在分辨能力限度以下时不能被感知

10.根据简化眼的参数,眼前3M处,宽1mm的“E”字笔划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约为

A.1um B.2um C.5um D.8um E.10um 11.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 A,角膜的前表面 B.角膜的后表面 C.晶状体的前表面 D.晶状体的后表面 E.玻璃体的前表面

12.正常人视力的限度为

A,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直径 B.视网膜上一个神经节细胞的平均直径 C.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D.人眼所能看清楚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 E.人眼所能看清楚的物体的大小

13.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视远物时需要调节才能清晰的成像于视网膜上 B.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 C.近点距离越紧,眼的调节能力越差 D.人眼的调节主要靠双眼球会聚来实现

E.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是通过反射实现的 14.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为

A.色素上皮细胞 B.视锥和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神经节细胞 E.无长突细胞

15.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眼看近物时需要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上 B.晶状体弹性减弱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 C.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 D.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E.双眼球会聚也起重要作用

16.当用光照射正常人的左眼时

A.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变 B.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瞳孔不变

C.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扩大 D.两眼瞳孔都不变 E.两眼瞳孔都缩小

17.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时,晶状体的

A.前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 B.后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

C.前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 D.后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

E.前表面曲率不变,折光能力不变 18.瞳孔缩小时,通常使折光系统的

A.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增大 B.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缩小 C.球面像差减小,色像差增大 D.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减小

E.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不变

19.瞳孔在弱光下散大,而在强光下缩小,称为 A.明适应 B.暗适应

C.瞳孔对光反射 D.瞳孔调节反射 E.互感性对光反射 20.瞳孔对光反射的

A.中枢位于枕叶皮层 B.感受器是角膜

C.效应器是睫状肌 D.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E.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中的眼支 21.近视发生的原因是

A.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B.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C.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D.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E.眼球前后径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过大 22.视杆系统

A.对光敏感度高,有色觉,分辨力弱 B.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辨力弱 C.对光敏感度高,无色觉,分辨力弱 D.对光敏感度低,无色觉,分辨力高 E.对关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辨力高 23.视锥系统

A.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 B.在强光下被激活,无色觉,分辨能力强 C.在强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 D.在强管辖被激活,无色觉,分辨能力弱 E.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弱 24.散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眼折光能力过弱 B.眼球前后径过短

C.角膜表面各方向曲率不等 D.折光能力过强 E.晶状体变混浊

25.下列哪种因素可引起青光眼? A.眼内压降低 B.眼球变形 C.房水流失 D.房水排出受阻 E.角膜曲度改变

26.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A.延髓 B.中脑 C.纹状体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27.与正视眼相比较,远视眼的

A,近点移远,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要调节 B.近点移近,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要调节 C.近点移远,看远物不需要调节,看近物需调节 D.近点移近,看远物不需要调节,看近物需调节 E.近点移远,看远物和近物都需要调节 28.远视发生的原因是

A.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B.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C.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D.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E.眼轴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变小 29.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A.视紫红质过多 B.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弱 C.11-顺视黄醛过多 D.视蛋白合成障碍 E.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

30.下列有关视杆细胞外段膜电位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未经光照射时膜电位仅为-30― -40mv B.未经光照射时细胞存在暗电流 C.未经光照射时有Na+进入细胞内 D.光照后表现为一种去极化型慢电位 E.光照后的电位变化即为感受器电位 31.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大的是 A.白色 B.红色 C.黄色 D.绿色 E.蓝色 32.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小的是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白色 E.黄色 33.下列关于正常视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小 B.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大 C.颞侧和下方视野较大 D.鼻侧和下方视野较小 E.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大

34.当汽车向前开动时,由于前庭反应,可反射性的使人 A.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减小,身体前倾 B.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前倾 C.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增大,身体前倾 D.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减小,身体后倾 E.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后倾 35.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不同在于 A.外段 B.内段 C.终足 D.胞体 E.连接部 36.眼的折光系统包括

A.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 B.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C.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D.角膜、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

E.角膜、瞳孔、房水和晶状体

37.下列有关简化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构成

B.节点在球形界面后5mm的地方,后主焦点在折光体后极

C.在折光效果上与未经调节的正常眼相同,但较简单 D.正好能使6m以内物体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E.利用它可方便的算出不同远近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

38.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色盲是 A.红色盲 B.绿色盲

C.红色盲和绿色盲 D.黄色盲和蓝色盲 E.黄色盲

39.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色盲较多,呈单色视觉

B.部分色盲相对较少见,为缺乏对某种颜色的辨别能力 C.部分色盲中最多见的是蓝色盲

D.部分色盲中最少见的是红色盲和绿色盲 E.色盲绝大多数由遗传因素引起

40.下列关于远视眼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点比正视眼近 B.看远物时不需要调节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柱面镜矫正 E.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强

4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中需要光照的是 A.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全反型视黄醇 B.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11-顺视黄醛 C.全反型视黄醇转变成11-顺视黄醇 D.视黄醛与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 E.视蛋白和视黄醛分离

42.下列关于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眼球前后径过短 B.近点大于正视眼

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面 D.可用凹透镜纠正

E.眼的折光力过弱

43.乘电梯上升时可反射性引起四肢的

A.伸肌紧张抑制,下肢屈曲 B.伸肌紧张加强,下肢伸直 C.屈肌紧张抑制,下肢伸直

D.伸肌和屈肌紧张都加强,下肢无姿势改变 E.伸肌和屈肌紧张都抑制,下肢无姿势改变 44.人眼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 A.空气-角膜界面 B.晶状体的弹性 C.角膜的曲度 D.瞳孔的直径 E.眼球前后径

45.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方的眼称为

A.远视眼 B.散光眼 C.近视眼 D.正视眼 E.老花眼 46.视觉通路中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是 A.神经节细胞 B.水平细胞 C.无长突细胞 D.双极细胞 E.视杆与视锥细胞

47.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为 A.20-20000Hz B.200-20000Hz C.1000-20000Hz D.2000-20000Hz E.10000-20000Hz 48.听阈是指

A.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最小振动强度 B.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平均强度 C.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 .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 E.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

49.下列有关基底膜振动振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圆窗膜内移时,前庭膜上移,圆窗膜内移 B.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外移 C.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上移,圆窗膜内移 D.卵圆窗膜外移时,前庭膜下移,圆窗膜外移 E.卵圆窗膜外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内移 50.最大可听阈是指

A.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大振动强度 B.能引起听觉的任何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C.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小振动强度

D.能引起鼓膜破裂的某一声频的最小振动强度 E.能引起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疼痛的声音强度

51.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中记录到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是 A.耳蜗内电位 B.内淋巴电位

C.听神经动作电位 D.耳蜗微音器电位 E.毛细胞内电位

52.能引起耳蜗底部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振动的是 A.高强度声波 B.低强度声波 C.高频率声波 D.中频率声波 E.低频率声波

53.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通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 B.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

C.在正常声波传导中起作用较小 D.中耳病变时常受损害 E.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

54.下列关于耳蜗内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正电位,约160mv B.内淋巴中蓄积了大量的Na+

C.是毛细胞上Na+-K+泵活动的结果 D.毛

细胞顶端膜内外电位差特别大 E.对缺氧和哇巴因不敏感

55.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的 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 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 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 E.压强减小,振幅不变

56.耳蜗血管纹的主要作用是 A.营养基底膜 B.产生外淋巴

C.吸收内淋巴 D.缓冲蜗管内压力变化 E.产生和维持蜗管内正电位 57.耳蜗微音器电位

A.其频率、幅度与声波一致 B.易发生疲劳 C.易发生适应现象 D.有一定的阈值

E.是单一毛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58.明适应的产生机制是

A.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迅速分解 B.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加

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合成增加 D.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分解

E.视紫红质转变为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

59.下列有关三原色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视锥细胞内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

B.视网膜上存在相当于红、黄、蓝色光的三类吸收光谱 C.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

D.不能圆满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 E.能圆满解释颜色的对比现象 60.老视的产生原因是

A,眼球变形使前后径变短 B.角膜各方向曲度变大 C.晶状体变混浊 D.晶状体弹性减退 E.玻璃体变形使折光力减弱 61.感音性耳聋的病变部位在

A.外耳道 B.咽鼓管 C.鼓膜 D.听骨链 E.耳蜗 62.下列关于咽鼓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B.其鼻咽部开口常处于闭合状态

C.在吞咽或打哈欠时可开放 D.因炎症阻塞后可引起鼓膜内陷

E.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鼓室的容积

63.机上升或下降时,乘务员让乘客作吞咽动作,其意义在于

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C.调节卵圆窗膜内外的压力平衡 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

E.调解中耳与内耳之间的压力平衡 B型题

A.感音性耳聋 B.传音性耳聋 C.高频听力受损 D.低频听力受损 E.听力无影响

64.鼓膜发生病变时引起 65.耳蜗发生病变时引起 66.耳蜗底部受损时引起 67.耳蜗顶部受损时引起

A.近视 B.老视 C.远视 D.规则散光 E.不规则散光 68.视近物不需要调节或只做较小程度调节的是 69.视远物不需要调节,而视近物需要调节的是 70.视远物和视近物均需要眼调节的是

A.舌尖部 B.舌两侧部 C.舌两侧前部 D.舌根部 E.舌背部

71.对甜味较敏感的部位是 72.对酸味较敏感的部位是 73.对咸味较敏感的部位是 74.对苦味较敏感的部位是

A.卵圆窗膜和圆窗膜 B.盖膜和基底膜 C.前庭膜和基底膜 D.鼓膜和前庭膜 E.圆窗膜和盖膜

75.将耳蜗管分为前庭阶、鼓阶和蜗管三个腔的是 76.与耳蜗感音换能作用关系最密切的是 77.传导声波的是

A.去极化型慢电位 B.耳蜗内电位 C.听神经动作电位 D.超极化型慢电位 E.耳蜗微音器电位

78.耳蜗接收声音刺激后首先发生的电变化是 79.耳蜗接受声波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中最后出现的电变化是 X型题

80.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

A.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B.能把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

C.能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进行编码 D.对恒定的刺激有适应现象

E.换能过程中都产生超极化的电变化 81.瞳孔的直径

A.变动于0.5-8mm之间 B.在强光下缩小 C.在弱光下扩大 D.视远物时缩小 E.视近物时扩大

82.影响视力的因素包括

中央凹视锥细胞直径的大小 眼的折光能力 晶状体的弹性 光源强弱和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 83.视锥细胞的特点是

A.含有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 B.与夜盲症的发生有关 C.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 D.主要感受强光刺激 E.分辨力强

84.外耳的作用是

A.是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B.有集音作用 C.有增压作用 D.有助于声源方位的判断 E.有助于判断音调的高低 85.视杆细胞的特点是

A.分辨能力强 B.能感受色觉

C.光敏感度高 D.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 E.与传递细胞间多呈单线联系 86.耳蜗外侧血管纹

A.能维持内淋巴的高K+浓度 B.可维持内淋巴的低Na+浓度

C.可产生外淋巴 D.含高活性的Na+-K+-ATP酶 E.与内淋巴的振动有关

87.人乘电梯突然上升时,会出现肢体的伸肌抑制而腿屈曲,其感受器是

A.耳蜗螺旋器 B.半规管壶腹嵴 C.椭圆囊囊斑 D.球囊囊斑 E.水平半规管

88.下列关于临界融合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等光照强度下融合频率约为25次/秒 B.光线较强时融合频率约为60次/秒

C.越靠近视网膜中央凹处临界融合频率越高 D.可被用作中枢疲劳的指标

E.光线较暗时,闪光频率低至3次/秒即可产生融合现象 89.眼震颤

A.是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运动 B.包括慢动相和快动相 C.主要由球囊受刺激引起 D.被用于检测前庭功能 E.临床上用快动相表示其方向 90.暗适应过程中

A.人眼对光的敏感性逐渐提高 B.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两次明显下降

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锥色素的合成减少 D.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加 E.所需要的时间短,1分钟左右 二、名词解释 91.感受器 92.编码作用 93.简化眼 94.近点

95.临界融合频率 96.盲点 97.视野

98.听阈和听域

99.耳蜗微音器电位 100.骨传导 三、填空题

10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

102,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要照射到视网膜上,必须要通

过4种折光指数不同的介质,分别是――――、――――、――――、――――和4个曲率不同的折光面,分别是――――、――――、――――、――――。 103.视紫红质是从――――细胞中提取的感光色素,在

光照时迅速分解为――――和――――

104.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其中对光的敏感性高的

是――――,对颜色有分辨力的是――――,――――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 105.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都

由――――、――――、――――、――――等四部分组成,其中――――是感光色素集中的地方。 106.简化眼的前后径为――――mm,单球面的曲率半径

为――――mm折光指数为――――,后主焦点在节点后――――mm处

107.前庭器官包括――――、――――和――――,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都称为――――。

108.非正视眼包括――――、――――和――――三种 109.近视眼看远物时,物象形成于视网膜之――――,可用――――加以矫正。

110.外耳道作为一个共鸣腔,其最佳振动频率

为――――,当这种声波由外耳道口传到鼓膜时,声强约提高――――。

111.规则散光眼在不同经线上的折光力――――,可以用――――加以矫正。

112.视锥系统的特点是――――视锥细胞和――――双

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也是――――地形成突触联系,称为――――。 113.听骨链主要由三块听小骨组成,它们

是――――、――――、――――。经过听骨链的传递,整个中耳内的增压效应约为――――倍。 114.人眼能感受到的光波的波长是――――到――――

nm,而人听觉器官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到――――Hz.

115.眼震颤是由于――――受――――刺激而引起的反

射性眼球运动,开始时其慢动相的眼球移动方向与旋转的方向――――,快动向则与旋转的方向――――,停止旋转时,眼震颤的方向与旋转开始时――――。 四、问答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