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试题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3:39: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过程。

10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主要有下列四点:①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其大小与刺激的强弱成正比,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要么产生,要么不产生;②局部电位可以总和,或是时间总和,或是空间总和,而动作电位则不能总和;③局部电位不能远距离传导,只能电紧张性扩布,影响范围很小,而动作电位能沿着细胞膜进行不衰减性传导;④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⑤局部电位的方向既可以是超极化的也可是去极化的,而动作电位首先是去极化。

11当运动神经兴奋时,神经冲动以电传导方式传导到轴突的末梢,使轴突末梢膜(前膜)电压依从性Ca2+通道开放,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胞内的Ca2+浓度增高,促进大量囊泡向轴突膜内侧面靠近,囊泡膜与突触前膜内侧面发生融合,然后破裂,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出来。乙酰胆碱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终板膜(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N受体相结合,使原来处于关闭状态的通道蛋白发生构象变化,使通

道开放,Na+、K+

、Ca2+离子通过细胞膜(主要是Na+

内流和少量K+

外流),其结果是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小,出现终板电位。终板电位与邻近肌膜产生局部电流,使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后肌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大量开放,肌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完成兴奋的传递。

12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肌肉收缩并非是肌丝本身的缩短,而是由于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的结果。其过程是: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沿膜扩布,并引起横管膜的电位变化,进一步引起终末池膜上Ca2+释放通道的开放,贮存在终池中的Ca2+顺浓度梯度扩散至肌浆中。当肌浆中Ca2+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Ca2+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构型发生变化,将细肌丝上横桥的结合位点暴露出来;促使横桥迅速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肌动蛋白)结合,通过横桥的摆动,拖动细肌丝沿粗肌丝之间滑行,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横桥与细肌丝结合位点的结合同时也激活了横桥的ATP酶活性,分解ATP,释放能量供运动使用。 13肌肉在收缩之前所遇到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之前具有一定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收缩前肌肉的初长度成正比,超过某一限度,则又呈反变关系。亦就是说,在初长度增加的初始阶段,随着初长度的增加,肌张力亦增加;肌肉在最适长度(最适前负荷)时,收缩产生最大张力。再增加初长度,肌张力反而减小,即在肌肉处于最适初长度时若开始等长收缩,则产生的张力最大;若进行等张收缩,则缩短速度最快、缩短的程度最大,做功量最多。

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之后所遇到的负荷或阻力。当肌肉在有后负荷的条件下进行收缩时,肌肉先产生张力增加,然后再出现肌肉的缩短。在一定范围内,后负荷越大,产生的张力就越大,且肌肉开始缩短的时间推迟,缩短速度变越慢(等张收缩),且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肌肉产生的张力达到它的最大限度,此时肌肉完全不缩短,缩短速度等于零(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的初速度与后负荷呈反变关系。因此,肌肉只有在适度的后负荷时,才能获得肌肉做功的最佳效果。

14肌肉的最适初长就是肌肉收缩时产生最佳效果(产生张力最大)的初长。在体肌肉基本处于最适初长。这一初长恰恰等于肌小节为2.0-2.2μm的长度。当肌小节处于这

种长度时,粗、细肌丝间的关系恰恰使横桥的作用达到最

大限度。肌小节大于或小于最适长度时,故收缩效果均下降。

15细胞膜的某一小段出现动作电位时,该处膜电位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相邻的未兴奋段膜两侧的电位仍是静息时的内负外正,于是在膜的兴奋段和未兴奋段之间将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出现了电荷的移动,称为局部电流。它的运动方向是,在膜外,有正电荷由未兴奋段移向已兴奋段,在膜内,有正电荷由已兴奋段移向未兴奋段。这样移动的结果,是造成未兴奋段膜内电位升高而膜外电位降低,引起该处膜的去极化。当局部电流的出现使邻近的未兴奋膜去极化到阈电位时,也会使该段出现它自己的动作电位。所以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上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总之,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上是局部电流流动的结果。

有髓纤维的髓鞘电阻极大,基本是不导电的,又不允许离子通过。在朗飞结处,髓鞘中断,轴突膜与细胞外液接触,具有导电性,并有离子跨细胞膜移动。当有髓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动作电位只能在朗飞结处产生,兴奋传导时的局部电流亦只能出现在兴奋处的朗飞结和未兴奋的朗飞结之间,于是形成了动作电位在相邻的朗飞结相继出现,这就是跳跃式传导。由于跳跃式传导是动作电位跨越过每一段带髓鞘的神经纤维而传导,因此其传导速度要比无髓纤维快得多,加之有髓纤维较粗、电阻小,这也是有髓纤维传导速度较快的又一原因。

16与兴奋在单根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神经-肌肉接头处信息传递的特征有:①单向传导。即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这是因为乙酰胆碱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囊泡中而乙酰胆碱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②时间延搁。比起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过程要复杂得多、花费较长时间(大约0.1-1.0ms)。因为需要递质的释放、与受体结合等。③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第三章 血液

一、选择。 A型题

1.下列哪种物质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

A.维生素B12 B.维生素K C.叶酸 D.铁 E.内因子 2. 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所有骨髓腔的骨髓 E.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骺处骨髓

3. 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A.Na+ B.K+ C.Cl- D.Ca2+ E.HCO3- 4.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

A.溶血 B.血栓形成 C.叠连加速 D.脆性增加 E.凝集反应

5.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乏:

A.铁 B.铁和蛋白质 C.维生素B12和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维生素B6

6. 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重量百分比

7. 血友病A是缺乏哪个凝血因子引起的?

A.因子Ⅴ B.因子Ⅶ C.因子Ⅷ D.因子Ⅸ E.因子Ⅺ 8.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

A.血小板减少 B.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C.维生素K减少

D.抗凝血酶Ⅲ减少 E.血中抗凝物质增加

9. 在生理情况下,使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A.外源性ADP B.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 C.血小板内的cAMP

D.血小板释放的5-HT E.外源性cAMP 10.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类型 B.血浆中特异性凝集素类型 C.血浆中特异性凝集原类型 D.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类型 E.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素类型 11.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12. Rh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13.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

A. Rh阳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 B. Rh阳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

C. Rh阴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 D. Rh阴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

E. B和D都可能

14. 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E.红细胞体积增大 15.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A亚型 16.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理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去除Ca2+的作用 C.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D.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E.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17. 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

A.红细胞体积增大 B.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C.红细胞数量正常

D.与EPO缺乏有关 E.与维生素12和叶酸缺乏有关 18.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NaCl B.KCl C.CaCl2 D.MgCl2 E. NaHCO3 19.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α-球蛋白 B.β-球蛋白 C.γ-球蛋白 D.白蛋白 E.纤维蛋白原

20.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生长激素

21. 下列哪种细胞不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22. 造血微环境不包括下列哪个因素?

A.基质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细胞外基质 D.造血调节因子 E.神经和血管

23.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A.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24.下列哪项为等张溶液

A.0.85%NaCl溶液B.10%葡萄糖溶液C.1.9%尿素溶液D.20%甘露醇溶液 E.0.85%葡萄糖溶液 25.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 D.红细胞的叠连 E.NaCl的浓度

26.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A.不含血细胞 B.蛋白含量低 C.Na+含量高 D.K+含量高 E.Cl-含量高

27.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体积 B.表面积 C.数量 D.比重 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28.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人体的哪个器官产生? A.肝脏 B.肺脏 C.肾脏 D.心脏 E.肌肉 29. 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A.纤维蛋白溶解 B.纤维蛋白的激活 C.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E.因子Ⅷ的激活 30.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因子Ⅻ B.因子Ⅱ C.因子Ⅹ D.因子Ⅶ E.因子Ⅰ 31.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E.抑制血小板聚集 32.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

A.因子Ⅴ B.因子Ⅱa C.因子Ⅻ D.因子Ⅰ和Ⅰa E.因子Ⅳ 33.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因子Ⅰ B.因子Ⅱ C.因子Ⅲ D.因子Ⅶ E.因子X 34.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A.ADP B.TXA2 C.PGI2 D.胶原 E.凝血酶 35. 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

A.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叠连C.白细胞变形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红细胞破裂

36. 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

A. C抗原 B. A抗原 C. D抗原 D. E抗原 E. B抗原 37.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A.运输O2和CO2 B.缓冲功能 C.参与生理性止血 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38. 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

A.增快 B.下降 C.正常 D.无变化 E.无法判断

39. 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对哪项物质吸收障碍

A.蛋白质 B.叶酸 C.维生素B12 D.脂肪 E.铁 B型题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40. 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的是 41. 处于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第一线的细胞是 42. 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症状的细胞是

A.因子Ⅴ B.因子Ⅶ C.因子Ⅷ D.因子Ⅹ E.因子Ⅻ 43. 可增强Ⅸa活性的是 44. 可增强Ⅹa活性的是

45. 与纤溶酶原的激活有关的是 X型题

46.红细胞在生成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有

A.蛋白质 B.铁 C.维生素C D.叶酸 E.维生

素B12 47.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受哪些因素调节 性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爆式促进激活物 E.促红细胞生成素 48.下列哪些凝血因子的生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 A.Ⅰ B.Ⅱ C.Ⅴ D.Ⅶ E.Ⅻ 49. 通常所说的血友病是指患者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 A.Ⅲ B.Ⅷ C.Ⅸ D.Ⅹ E.Ⅺ 50. 红细胞膜上的Rh抗原主要有 A. D抗原 B. E抗原 C. C抗原 D. c抗原 E. e抗原 答案: 1―5 D E B C C 6―10 D C B B D 11―15 E D C C D 16―20 E B A D D 21―25 D B A A B 26―30 B E C C A 31―35 D D C C D 36―40 C A C C C 41―45 A C C A E 46 ABDE 47 ABCDE 48 BD 49 BCE 50 ABCDE 二. 名词解释。 血细胞比容 贫血 红细胞沉降率 白细胞渗出 生理性止血 纤维蛋白溶解 答案: 1.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2.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3.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静置血试管中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4. 白细胞渗出:白细胞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 5. 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然停止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6. 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即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三. 填空。 1.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 、 和 。 2.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值,成年男性约为 ,成年女性为 。 3.机体正常的血浆渗透浓度约为 ,血浆渗透压主要包括两部分: 和 。 4.在血细胞的生成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均源于 ,而后经过 、 两个阶段最终发育为各类成熟的血细胞。 5.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数量为 ,成年女性为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 ,成年女性约为 。 6.在某些疾病时,红细胞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之为 。 7.红细胞在静止血试管中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称为 ,其正常值成年男性约为 ,成年女性为 。 8.血液中98.5%的O2以 的形式存在,而血液中的CO2则主要以 和 的形式存在。 9.在红细胞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首先分化成为 ,再经过 、 、 、 及 阶段,成为成熟的红细胞。 10. 和 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 和 则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11.晚期的红系祖细胞主要受到 的调节,该物质主要在 产生。 12.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细胞,可分为 、 、 、 和 五类,其中又以 的数目最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 13.白细胞能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的过程称为 。 14.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包括: 、 和 。 15.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14种,其中包括用国际命名法命名的凝血因子 ,此外还有 、 等。 16.在凝血过程中起辅因子作用的凝血因子有 ,在生成过程中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 。除凝血因子 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液中。 17.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 、 和 三个基本步骤。 18.血凝过程中,根据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别通过 和 两种途径进行,前者的启动因子为 ,后者启动因子为 。 19.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 、 和 。 20.机体的纤溶系统主要包括 、 、 和 。 21.临床上进行输血时,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它包括两部分: 和 ,前者将 和 进行配合试验,后者是将 和 做配合试验。 答案: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40%―50% 37%―48% 300mmol/L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造血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 前体细胞

(4.0-5.5)×1012/L (3.5-5.0)×1012

/L 120-160g/L 110-150g/L 红细胞叠连 红细胞沉降率 0-15mm/h 0-20mm/h 氧合血红蛋白 碳酸氢盐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红系定向祖细胞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10 .铁 蛋白质 叶酸 维生素B12 11.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脏 12.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70%

13.白细胞渗出

14.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 15.Ⅰ―ⅩⅢ 前激肽释放酶 高分子激肽原

16.Ⅲ、Ⅳ、Ⅴ、Ⅷ和高分子激肽原 Ⅱ、Ⅶ、Ⅸ、Ⅹ Ⅲ 17.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的激活 纤维蛋白的生成

18.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Ⅻ Ⅲ 19.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20.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抑制物 21.交叉配血主侧 交叉配血次侧 供血者的红细胞 受血者的血清

供血者的血清 受血者的红细胞

四. 问答。

简述血液的功能。

试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哪些?

简述EPO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及其调节机理。 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何异同点。 血液中有哪些抗凝因素?它们如何发挥作用? 简述纤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简述输血的原则。 答案:

1.血液的功能:①血液的基本功能是运输功能,血液可将氧气以及从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各器官、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各种代谢终产物通过肺、肾脏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②缓冲功能:血液中含有的多种缓冲物质可随时缓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③血液中的大量水分含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体温恒定。④防御保护功能:血液可参与机体的生理性止血,抵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各种免疫反应。

2.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用电泳法又可将球蛋白分为α1-、α2-、β-和γ-球蛋白。

血浆蛋白的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部分水分于血管内。②可与体内多种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结合,避免这些激素过快地经肾脏排出体外。③作为载体运输血浆中的多种低分子物质,如代谢产物、离子、维生素等。④参与血凝、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⑤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⑥营养功能。

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主要包括:①可塑变形性:指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可发生变形以便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在通过后又可恢复其正常形态。②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能够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这主要是因为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阻碍了红细胞的下沉。③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在等渗的0.85%NaCl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大小,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降低,红细胞将逐渐膨胀为球形、最终破裂引起溶血的发生。

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值,并向原红细胞分化;同时还可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

EPO主要在肾脏合成,生理情况下,进入血液中的EPO可维持正常的红细胞生成。血液中EPO的水平与血液血红蛋

白的浓度呈负相关,即贫血时体内的EPO会出现一定量的

增高来促进红细胞的合成,而红细胞增高时EPO的水平则出现下降以减少红细胞的生成。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 5. 分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启动因子 因子Ⅻ 因子Ⅲ 凝血因子分全在血中 组织和血中 布 参与的凝血多 少 因子数 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 共同点 在生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后的凝血过程完全相同,均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进而使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多聚体,完成凝血过程。 6.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抗凝系统主要包括: ⑴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作为一物质屏障可防止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成分接触,从而避免凝血系统的激活。血管内皮同时可合成、释放多种活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抗凝的作用。 ⑵纤维蛋白可吸附凝血酶阻碍凝血的发生,同时活化的凝血因子可被血流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最终起到抗凝作用。

⑶生理性抗凝物质: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主要是抗凝血酶Ⅲ,在与肝素结合后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②蛋白质C系统:包括蛋白质C、蛋白质S、凝血酶调节蛋白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蛋白质C为主要作用物,被激活后可水解灭活因子Ⅶa、Ⅴa,抑制因子Ⅹ及凝血酶原的激活;③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通过形成组织因子-FⅦa-TFPI-FⅩa四合体,从而灭活F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抑制外源性凝血;④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7.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又称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其作用主要为:将组织受损后通过生理性止血过程所形成的血凝块逐步溶解,从而保证血管的畅通,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8.输血的原则: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即使血型相同,在输血前还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中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的,适合输血;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的,也不主张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进行少量输血,输血速度也不宜太快,并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受血者的情况,如发生输血反应,必须立即停止输注。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 Na+内流与Ca2+内流

B Na+内流与K+外流 C Ca2+内流与K+外流 D Ca2+内流与Cl-内流 E K+外流与Cl-内流

2 心室肌细胞绝对不应期的产生是由于 A 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 B Na+ 通道处于静息状态 C Ca2+通道处于激活状态 D Ca2+ 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E Na+ 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3 心室肌细胞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是 Na+通道处于什么状态 A 启动 B 静息 C 激活 D 失活 E 开放

4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哪一期的时程长 A 0期除极 B 1期复极 C 2期复极 D 3期复极 E 4期

5 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 A 兴奋性 B 自律性 C 传导性 D 收缩性

E 有效不应期长

6 浦肯野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 A 兴奋性 B 自律性 C 传导性 D 收缩性

E 有效不应期长

7 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是哪一期的快慢 A 0期除极 B 1期复极 C 2期复极 D 3期复极

E 4期自动除极

8 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 最大复极电位低

B 阈电位与最大复极电位差距小 C 0期除极速度低

D 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 E 动作电位无明显平台期

9 心肌收缩呈\全或无\特点是因为心肌细胞 A 动作电位时程长 B 动作电位有平台 C 细胞间有缝隙连接 D 有自律性

E 有浦肯野纤维网

10 在相对不应期内刺激心肌,所引发的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 阈强度大

B 0期除极快 C 时程长 D 传导快 E 复极慢

11 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 A 窦房结 B 心房

C 房室交界区

D 心室末梢浦肯野氏纤维网 E 心室

12 下列哪项不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A 最大复极电位 B 阈电位 C 有效不应期

D 4期自动去极速度

E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差距

13 去甲肾上腺素使自律细胞自律性增高是通过A 最大复极电位降低 B 阈电位水平下降 C If增强

D 膜对K+通透性降低 E 膜对K+通透性升高

14 乙酰胆碱使窦房结细胞自律性降低是通过 A 最大复极电位降低 B 阈电位水平下降 C If增强

D激活细胞膜上的一种K+通道(Ikach通道) E Ca2+内流增强

15 超常期内心肌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 A 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 B 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 C 0期去极速率高于正常 D 刺激阈值低于正常 E 自动节律性高于正常

16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 B 阈电位水平高低 C 动作电位2期时程 D 钠泵功能

E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17 可引起心肌传导性降低的因素是 A 细胞长度缩短 B 0期除极速度增大 C 0期除极幅度增大 D 心肌细胞部分去极化

E 邻近末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增高

18 下列哪种心肌细胞4期自动去极速度最快 A 窦房结细胞 B 心房肌细胞 C 房室交界细胞 D 浦肯野细胞 E 心室肌细胞

19 当细胞外Ca2+浓度降低时主要引起心肌 A 收缩降低 B 舒张减慢 C 收缩增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