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时作业: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26: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 地理 历史

7.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④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气孔收缩,减少蒸腾作用,削弱蒸腾耗水,也可以在干旱后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③④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特征,①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②错误。据此选D。

答案:D

(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植被对降雨具有截留作用。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雨水。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读图完成8-9题。

高考 地理 历史

8.图示范围内降雨量大致( ) A.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 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

B.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 D.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

解析:生物量越大,对降水截留能力越强。图示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反而增加,说明降水量大致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A对,D错。从曲线形态分析,反映的是截留量与生物量的关系,不表示降水量与生物量的关系,B、C错。

答案:A

9.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和地势 C.地势和生物量

B.流域面积和降雨量 D.生物量和降雨量

解析:在低海拔区,生物量与截留量基本一致,说明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生物量。在高海拔区,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增大,说明是降雨量增大。截留量受降水量影响大,D对。图示显示,地势高低、太阳辐射、流域面积对灌丛带的截留量影响不大,A、B、C错。

答案:D

(2019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五调)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高考 地理 历史

10.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解析:根据甲图信息,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图示说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选C。

答案:C

11.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缓坡 C.阴坡陡坡

B.阳坡陡坡 D.阴坡缓坡

解析: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根据乙图,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根据甲图,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

高考 地理 历史

含水量较多,因此,本题选D。

答案:D

(2019年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下面甲图示意研究范围,乙图为研究区2001-2010年间NPP的变化。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据此完成12-13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