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8 13:37: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篇目一 夜归鹿门歌
一、字音认读
1.栖隐(qī) 2.岩扉(fēi) 3.寂寥(liáo) ...4.喧闹(xuān) 5.缩颈鳊(jǐnɡ biān) 6.轩冕(miǎn) ....7.揖让(yī) 8.耆年(qí) 9.槎头(chá) ...二、词语积累
1.渔梁渡头争渡喧 .2.岩扉松径长寂寥 ..3.惟有幽人自来去 ..三、佳句诵读
1.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2.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3.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说作者
(一)简介:孟浩然(689-740),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人称孟襄阳。主要活动于唐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
(二)作品:著有《孟浩然集》。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三)评价: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寻背景
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这首诗就是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漫游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隐居,绝意仕进时的作品。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的特色。
提示:江边:钟声、渡头 喧闹的黄昏江景图 山中:月亮、烟树、岩扉、松径 幽静
- 1 - 喧:声音嘈杂 岩扉:石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的月夜山景图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全诗,可以看出诗中主人公是一位怎样的人?
提示:体现了诗人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主人公是一位孤高的隐者。前四句的尘世生活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隐居生活的静态刻画两相对比,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