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4:35: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Q?引入流量系数,则
?1?(?A0/A)2A02g(h3?h4?h5?h6) (1.6.10)
Q??A02g(h3?h4?h5?h6) (1.6.11) 显示,流量系数?的取值除了受到粘性的影响之外,也还取决于孔口面积与管道面积的比值A0/A。
标定文丘里流量计或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的方法是:用体积法测出流量Q,读取测压管的液柱高度。利用式(1.6.4)或式(1.6.11)确定?的值。
1.6.4 实验步骤
1.排除测压管的气体
启动水泵,向水箱充水,关闭尾阀。此时,管1,2的液面应该平齐。管3,4以及管5,6分别用胶管将其上部连接,拔开这些连接胶管,管3,6和管4,5的液面应该平齐。如果不能平齐,则在测压管内存在气泡,应设法将其排除。
2.调节尾阀,依次增大流量,记录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用体积法以及用电子流量计分别测量管流的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用。流量要求改变8次。改变流量时,要等待3~5分钟,水流稳定后方可读数。
图1.6.4 文丘里、孔板实验数据表
测量内容:流量(分别用手工和流量计测量,取平均值),各测压管读数。 1.6.5 数据处理
图1.6.4是数据表的界面。由表中看出,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0.9446~0.995,实验值变化较大。另外,孔板的流量系数可以进行估算。在式(1.6.10)中,?取0.62,而A0/A?(d/D)2,因而式(1.6.11)中的?=0.6603。此外,还应考虑粘性的影响,用p6取代
13
pC 也影响?的值。因此,再乘一个系数0.95,则?=0.6273。可以看出,孔板的流量系数与实测值也有较大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测压管读数不够精确。一方面,高度读数刻度只精确到mm,而且用人工判读也产生误差。此外,水柱液面常发生波动,其高度不易确定。
1.6.6 思考题
1.?的值可能大于1吗? 2.影响?取值的因素有哪些?
3.请推导式(1.6.8) 4.请仔细观察孔板流量计。在射流喉部处是否装有测压管?测压管装在喉部的上游还是下游?这样做会对测量精度产生哪些影响?
1.8 雷诺实验
1.8.1 实验目的
测量管流的沿程水头损失,绘制沿程水头损失与管流速度的对数曲线,并确定管流临界雷诺数。
1.8.2 实验装置
图1.8.1 雷诺仪
图1.8.1的实验装置由稳压水箱,试验管段,倾斜式比压计组成。水箱向管道提供稳压水流。管段的压强差用比压计测量。本实验用手工体积法测流量。 1.8.3 实验原理
对于图1.8.1的管段的首、尾两个断面应用伯努利方程,则有
p1V12p2V22 z1???z2???hf (1.8.1)
?g2g?g2g管段水平放置,流速处相同,因而 hf?p1?p2 (1.8.2) ?g用比压计测量压差p1-p2。设比压计两支测压管的液柱长度之差为l,则有
p1?p2??glsin? (1.8.3)
14
hf?lsin? (1.8.4)
式中,?是比压计的水平倾角。只要测出比压计两支液柱长度的差值,由式(1.8.4)便可以计算管段水流的沿程水头损失hf。
管流速度等于流量除以截面积。流量用量筒、秒表测量。小流量的测量比较费时。充水时间往往超过1分钟。
计算管流雷诺数时,需用到水的运动粘度。运动粘度与水温有关。本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水的运动粘度?与温度的经验公式可表示为
1.775?10?6 (1.8.5) ??21?0.0337t?0.000221t式中,大量水温单位是℃,?的单位是m2/s。
程水头损失hf与速度V的函数关系与流态有关,层流时,hf与V的一次方成正比,紊 流时,hf与V的1.75~2.0次方成正比,将实测值标在对数坐标loghf~logV图上。如果实验曲线斜率为45°,则说明流态为层流,否则为紊流。值得注意的是,流量从小变大的曲
线与流量从大变小的曲线是不重合的。 1.8.4 实验步骤
1.启动水泵,向水箱注水,待水位稳定后才全开尾阀,以便冲洗管道,排除管内气体。 2.关闭尾阀,松开倾斜比压计上端的止水夹,以使测压管内的残留气泡排出,气泡全部排出后,用气囊球向比压计的测压管打气,压迫测压管水面下降至中部,再夹紧止水夹,防止液面上升。试验管段的水不流动时,比压计的两支测压管的液面应该平齐。若不平,说明测压管内残留有气泡,应该设法排除。
3.微微打开尾阀,让水流速度从小变大,流态从层流变为紊流。当流量达到最大值之后,慢慢关小尾阀,使流速从大变小,流态从紊流变为层流。改变流量时,待水流稳定后,测量流量,记录比压计液柱读数。层流时,水流达稳定状态所用的时间往往比较长,要耐心等待。对于本实验装置,可根据比压计读数大概地判断流态。当流态为层流时,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hf≤0.006m。如果比压计的水平倾角??30?,则比压计液柱长度之差l?0.012m。一般来说,层流的实验点应布置3-4个。总的实验点数可自行控制,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绘制形如图1.8.3所示的对数曲线,实验点数在10个以上,并且尽量均匀地分布。
4.测量结束后,关闭水泵,绘制loghf~logV曲线图。
测量内容:流量(流量有小变大,大最大值后再有大变小)、比压力计液面读数。 1.8.5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图1.8.2是本实验的数据表,图1.8.3是loghf~logV曲线图。由图看出,实验结果不
15
图1.8.2 雷诺实验数据表
够理想,层流区的曲线斜率近似等于1,但并非直线,有略微弯曲。上临界雷诺数不足4000。下临界雷诺数2000左右。与权威实验比较,本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原因是实验装置不够精细,尤其是实验管段长段不满足要求。例如,为了避开管流入口、出口的影响,实验段的两端应远离入口或出口的距离为管径的120倍。本实验的管径d=8mm,与进口段、出口段落的长度应超过1m。而本装置的进口段,出口段长度不足0.5m。此外,小流量时,比压计液柱长度差很少,读数误差很大,要想提高实验精度,就要提高流量测量、压差测量的精度。
1.8.6 思考题
1.层流时,本实验的沿程水头损失hf的值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2.比压计的刻度2:1表示什么含义?
3.如何判断比压计的刻度(例如2:1)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4.实验要求流量首先从小变大,再从大变小,如果使流量时而变大,时而变小,实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