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10:49: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 半坡人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使用磨制石器 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年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干栏式房屋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和水牛 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原始农业(种植作物) 种植粟、蔬菜 原始畜牧业(饲养业) 饲养猪、狗;打猎捕鱼 原始手工业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了解) 1、炎帝(神农氏)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轩辕氏)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 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 启 开始的。 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 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 盘庚 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 纣 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 ,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
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 国人暴动 。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 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 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器 青铜时代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代表:○1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2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利簋[guǐ] 2、制作工艺高超:(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社会特点 ?战乱与纷争 ?春秋以争霸为主 战国以兼并为主 春秋 前770——前476年 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 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国 前475——前221年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 更大,有统一的趋势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略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略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影响(结果):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
(2)田氏代齐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商鞅变法 1、背景:(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