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2 10:14: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铁罐怎样的性格特点。
(1)学生圈画交流,课件适时出示聚焦词语“傲慢、轻蔑、懦弱”,引导学生随文理解“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轻蔑”(藐视、小看、鄙弃)、“懦弱”(软弱无能;柔弱),同时指导有感情朗读铁罐说出的几句话,注意读出几种不同的语气。
(2)质疑交流:你从铁罐说话时的几种不同的态度和语气,体会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填表“骄傲、自大、傲慢无礼”,同时体会其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由轻渐重)。
4.过渡:面对铁罐的骄傲、自大与傲慢无礼,陶罐前后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陶罐开始时非常谦虚,然后勇敢地与铁罐争辩,接着跟铁罐讲道理,最后实在有些生气了,便不再理会铁罐。
师:开始时陶罐是真的害怕铁罐吗?
生:不是害怕,因为它觉得自己就是用来盛东西的,在用途上并不比铁罐差,所以没有必要跟铁罐碰一碰。
师:跟铁罐的骄傲、自大、傲慢无礼相比,陶罐在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我觉得陶罐非常谦虚(课件适时填写:谦虚)。
生:从他跟铁罐说的最后一句话中,我还体会到了他是一个对人非常友爱的人(填写:友爱)
师:再谦虚友爱的人,面对铁耀这样的人,相信你们也一样会选择不再理会。 5.指导分角色朗读第2~9自然段对话,注意读出两个角色不同的说话态度和语气。
(二)略读第二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看看当陶罐被从土里掘出来后,听到自己被人赞美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思考,交流理解(想到了把自己的兄弟铁罐赶紧也掘出来,担心它被闷坏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自己是陶罐,跟它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听到赞美非常高兴,并且认为自己成为无价之宝,这下铁罐无话可说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陶罐进行比较,从中体会陶罐的善良品质(补充填写:善良)。
*
*
三、明理悟道,课堂小结
1.再读课文,说说自己从这篇寓言故事中都受到了怎样的启发。教师鼓励学生从两个角色前后的不同变化过程进行感悟,同时归纳补充并完成填表(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自己或者别人的真实事例,再次说说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教师适时出示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寓言哲理的理解。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或许就是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也许我们也常常会犯铁罐那样骄傲自大、傲惺无礼的错误,老师希望学过这篇课文后,我们能像故事中的陶罐那样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板书设计:
6 陶罐和铁罐
7.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狮、称、禁”等9个生字,会写“狮、鹿、塘”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内容,体会鹿对于鹿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变化,读懂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真正读懂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伊索寓言》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
*
1.认识“狮、称、禁”等9个生字,会写“狮、鹿、塘”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鹿角的“美丽”和鹿腿的“难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鹿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对鹿的了解说说自己对鹿的印象。教师适时重点聚焦“鹿角”,再次引导学生对鹿角进行评价(像树枝一样,非常美丽)。教师归纳板书(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