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0:11: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截然不同的变化。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鹿的话.体会鹿的感叹之情。

3.质疑探究:那么鹿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态度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还原当时危险的情形。孩子们,再读课文第5、6自然段,同时展开想象,看看自己的脑海中都有哪些精彩的画面。

(1)学生自主朗读,画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形。 (2)师生交流。

生:我似乎看到了有凶猛的狮子正龇牙咧嘴地向鹿逼近的画面,我感受到了一种危险的气息。

师: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那只鹿,看到狮子向自己逼近,你有什么反应? 生:我会毫不犹豫撒开长腿就跑,赶紧逃离危险。

师:哎呀不好了,鹿的角被树枝挂住啦!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狮子抓住机会猛扑过来,危险再次向鹿逼近!

生:我感受到了鹿拼命挣脱树枝想要逃命的害怕与焦急的心情。 师:最后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 生:是靠他那细长的腿。

师:好。凉险的一幕啊!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人情入境的朗读把故事的紧张与刺激给读出来吧。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

4.交流讨论:死里逃生的鹿此时该怎样来评价角和腿呢(角虽然看上去很美丽,但是却差点让我送了命,丽腿虽然看上去有些难看,但却救了我的命)?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故事的结局,体会鹿对角和腿的看法所发生的变化,同时体会其内心的后悔、叹息以及感激等复杂情感。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鹿说的话,注意读出后悔、叹息、感激之情。

5.课件出示鹿站在小溪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想一想:气喘吁吁的小鹿再次站在小溪边,如果他想锯掉自己的大角,你会怎么劝慰他(虽然角差点让你送了命,但也不是一点价值也没有……)?教师适时补充介绍关于“鹿角”的重要性(鹿搏斗时的强大武器……),并引导学生从鹿对于角和腿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中明确一切事物各有所长,要全面看待问题的道理(板书:一切事物各有所

*

*

挺,要全面看待问题)。

三、延伸拓展,课堂小结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引导学生试着根据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故事,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予以点拨、指导,重点提醒他们注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把课文与《陶罐和铁罐》作比较,说说两篇课文有什么共同之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两篇课文均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全面看待问题的道理。

3.教师小结:同学们,其实《伊索寓言》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课下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会对寓言这类体裁的故事有更多的认知。

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险些送命

7 狮子和鹿 一切事物各有所长,要全面看待问题 鹿腿(难看):狮口逃生

8* 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滔、涯、妇”等8个生字,理解文中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进行朗读体验。 3.了解课文内容,准确了解文中池子、河流的在生活中所对应的形象,同时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并能正确评价池子与河流各自不同的观点。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诗歌最后一小节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奉献他人、社会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媒体激趣,话题引入

*

*

1.课件出示池子、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事物并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池子的水很多时候是死水,而河流的水总是流动不息的……),教师肯定学生的认知。

2.过渡引入:有一天,池子和河流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辩论,孩子们,你们想知道他们辩论的话题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吗?那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池子与河流》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导入二

一、回顾交流,引入学习

1.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本单元几篇寓言故事的学习,自己都有哪些收获(知道了三则寓言故事各自都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教师适时引入:这节课,让我们再来掌习本单元最后一篇寓言《池子与河流》(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试着根据课题进行质疑,教师质疑激趣:是啊,小小的池子与长长的河流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过课文后,相信大家一定就会恍然大悟。

二、自读检查,感知课文大意

1.质疑交流: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认真朗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寓言故事跟我们前面学过的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呢(是一首诗歌)?对,其实寓言故事有时候也可以用诗的形式来叙述,这样读起来或许更有意思呢!

2.交流检查自主朗读课文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指名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朗读规范指导,注意指导读准“尊、遵”两个同音字的读音,并准确进行区分字义。学生齐读生字。

(2)指名分小节轮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读好“行吟、任凭、淤塞、衰退”等词语。针对读得不够流畅的部分内容,教师再次指名学生进行赛读。

3.快速再读诗歌,看看这个寓言故事主要讲了谁与谁之间的什么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回答板书(池子河流),同时引导他们将二者之间的故事进行简要概述(池子与河流发表不同的生活态度观点),并引导他们明确诗歌中池子与河流各自发表观点的内容所在(第1~6小节、第7、8小节分别是池子和河流说的话)。

*

*

4.指导学生进行部分对话朗读练习,注意读中体会各自不同的说话语气。 5.指名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进行朗读评价,说说他们的朗读各自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合理,教师小结:要想真正读出池子与河流各自不同的说话语气及情感,我们还墨要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看看它们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三、深入研读,体情悟理

1.过渡引入:那么,池子与河流各自的观点都是怎样的呢?认真读一读诗歌第1~8小节池子与河流的对话,看看自己从中都读懂了它们怎样的价值观。

2.学生自主研读、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巡视并作点拨指导。

3.质疑探究:从池子说的几段话中,你听出了它对于河流的一种怎样的态度(听出了池子对于河流的同情)?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同时课件出示诗歌第3小节,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句子:“我的命运有多好,比起来,你我相差竞这么大!”指导他们读出池子同情、可怜河流“不幸命运”的情感。

(1)引导学生再读诗歌第1~7小节,想一想在池子看来,自己的命运“好”在哪些地方,河流的命运又“相差”在哪些地方?试着用文中的词语进行概述。

(2)指名汇报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第1、2小节体会池子对河流的奔流不息、负重与操心的同情和不解(板书:奔流、负重、操心),再抓住第5、6小节感受池子为自己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板书:安逸、清闲、平静)。随文理解“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根本的原理),同时指导学生对比朗读第1、2,5、6几小节,进一步体会池子前后说话的不同语气。

4.再读诗歌第7、8小节,河流认同池子的观点吗?

(1)课件出示两小节,指名朗读,想一想自己从这两小节河流的话中听懂了什么。

生:我从“啊,你在推究哲理”这个问旬中体会到了河流对池子说的话感到可笑与不相信。

师:为什么河流觉得池子的话很可笑?

生:因为在河流看来,池子其实根本就不懂自然规律,不知道水是需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的。

*

*

师;是的,古人说过“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像池子那样只喜欢安逸、清闲和平静的人,大概迟早会失去生命力的吧。

生:我还体会到了河流因为总是不顾自身的安逸,给人们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所以受到尊敬。而池子就不一样了,渐渐地就会被人们遗忘掉(师归纳板书:受到尊敬被人遗忘)。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河流的话中体会其无私奉献他人,因而必然会被别人尊重,生命也更有价值的道理。

5.再读诗歌第9、10心节,看看河流的话是否正确。

(1)指名朗读,同时说说对“应验”(后来发生的事实与预先所言,所估计的相符)的理解,教师补充,同时抓住“长流不断、完全枯干”体会两种人生态度导致的完全不同的结局。

(2)重点出示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交流对这小节诗歌意思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才能”在于不断利用、勤劳奋斗以及乐于奉献的过程中才不会磨灭。

6.延伸探究:想一想,在生活中“池子”和“河流”分别代表哪类人(池子——只顾享受眼前安逸的得过且过的人,河流——为社会作贡献,为自己的才能不断增添光彩的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更赞同谁的观点呢?同时龅说自己的理由,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两类人的不同表现、获得的成就等进行比较,从中再次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努力奉献他人的道理(补充板书:生命的价值在于努力奉献)。

7.课件出示几则关于奉献他人的名言警句,指导学生朗读。 四、课堂小结

是啊,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段内都不可白白地荒废了大好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像河流那样为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相反地,如果我们像池子一样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到后来,换来的只能是人生价值昀空白,才能彻底被毁灭。

板书设计:

池子:安逸、清闲、平静 (被人遗忘、完全干枯)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