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3 11:48: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2)出示图片:

欣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欣赏竹简;介绍帛,欣赏帛书。 (3)说一说:你觉得这些记录方式怎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①费时费力。用铸刻的方法费很多时间,还不能写多少。

②不好携带。不管是龟甲、兽骨,还是竹、木,都太笨重了,不好携带。 认识成语“学富五车”。

③太昂贵。帛太贵,只有少数人用。

3.小结:同学们说得对,这些方法虽然能记录事情,但是不方便,不普及。所以,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轻便的,能普及的记录方式。纸,就这样诞生了。

4.学生借助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麻纸―→蔡伦造纸 西汉 东汉

5.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

(1)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2)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轻便又好用;②原料容易得到;③可以大量制造;④价格便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用上“因为……所以……”或“……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说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6.三读课文,画出蔡伦造纸的句子,圈出动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捞出来晒干(成纸) (这是蔡伦造纸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造纸的过程。

(2)原料容易得到: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设计意图】:围绕“纸是怎么发明的”这个话题,教师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从重点句入手,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补充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既有了直观的体验,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三、深化内涵,感受造纸术的巨大影响力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

*

2.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我们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3.师补充:中国造纸术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推动了欧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发展。

4.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到自豪)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自豪之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助文本和老师的资料,充分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奇妙的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等书,去了解伟大的中国发明,感受中国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篇科普类的课文,很容易上成自然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指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到有关造纸的知识,了解纸的发明历程,还指导学生了解如何抓住关键字词去了解这些内容。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采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补充了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语文素养,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1 赵州桥

*

*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三年级学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又要注意归纳和领悟文本的读写方法。这篇课文就是要引领学生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赏图入境,激发兴趣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