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4:16: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 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 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答案】C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⑴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⑵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1. 选文中 “A” “B” 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13. 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答案】11. (1). 保尔·柯察金(保尔) (2). 朱赫来
12. 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答出其中一点1分);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献身)
13. ⑴铁环 ;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 ,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⑵经历 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 ,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 ,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 ,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 示例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 ,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 示例5:保尔的书稿丢失 ,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 【解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著中的人物。根据选文中的“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冻坏的双脚”“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可以判断出选文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A”“B”两个人物分别是保尔和朱赫来。
12. 试题分析: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本题的考查点。选段⑴中写到的工程是由雅尔卡站筑一条窄轨铁路通到伐木场。修建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不过最终还是把路修好了。在修路的过程中,保尔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他身染重病却坚持工作,直至倒在工作岗位上。根据选段⑵中的“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
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可以看出保尔具有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精神。
13.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结合原著,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并简述名著中的经典情节。根据“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和原著中面对疾病的摧残折磨,保尔想到自己将要失去工作能力,无法为党和人民效力,反而成为革命队伍的累赘,因此想到自杀等情节,可知“铁环”指的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此题还要求叙述保尔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写出保尔与疾病、伤痛、死亡等斗争的情节即可。
阅读文章和图表,完成下列小题。
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
张音
“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
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
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
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
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
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 》2018年5月17日,略有改动)
14.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15. 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16. “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7. 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成人纸质图书阅读 量(本) 2016年 2017年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
A. 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B. 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读差距明显,而且将会越来越大。
C. 目前农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等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D. 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昭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
【答案】14. 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读书(阅读)需要。
15. 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
16. 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业的“阅读碎
4.65 4.66 量(本) 3.21 3.12 读量(本) 5.60 5.83 读量(本) 3.61 3.35 成人电子图书阅读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17. A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筛选信息的题。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将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概括为: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读书(阅读)需要。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常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第三段中的“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可知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的思考是: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
16. 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题干中的“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出现在文章的第六段结尾“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通过阅读该段的上下文,可以将答案锁定在第二段、第五段和第六段。依据第二段的“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第五段的“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和第六段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可知“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一方面,数字化阅读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错误。根据选文第四段中的“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可知是“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不是选项中的“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所以,A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