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3 15:51: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康乾盛世及出现的原因 (1)表现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达到历代皇朝的顶峰,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突出表现在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1/3,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
(2)原因
首先,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再次,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2.中国近代化因素发育成长的表现
社会方面,由于清朝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业社会开始发生变化。经济方面,运用新经营手段的新型地主出现,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和带有现代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商人地位提高。思想观念方面,读书人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3.中国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这一方面对经济损害很大,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前进,限制贸易,无疑也就阻碍了经济的前进;另一方面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也是束缚,看不到外面的情况,视野受到限制。统治者对内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在思想观念上,鄙视商人,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热衷于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议论时政、撰写史书,往往带来杀身之祸。于是,人们噤若寒蝉,思想上难以解放,更谈不上活跃;鄙视科学技术,科举考试考的只是四书五经。自然科学被排斥在科举之外,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问题探究
问题1: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其拍摄地点是山西祁县有“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之称的乔家大院,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请你通过乔家大院这座富丽堂皇的民居,探究当时晋商的经营活动有哪些特点?
探究思路:乔家不是官宦人家,而是靠经商致富的,属于晋商这一大商人集团,主要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进行边境地区贸易。除经营商号以外,还经营金融业,开办钱庄、票号、典当生意,不仅在包头市的商界占有垄断地位,而且把商行、银号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置买了大量房产、土地。山西的晋商,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一大商人集团。这个集团,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边镇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主要经营盐、丝、粮食、铁器、棉布等军需用品以及金融典当业。活动范围先以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为主,后来逐步扩大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北部蒙古地区和西北地区,甚至远至国外的俄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号称“足迹遍天下”。晋商自豪地说:“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晋商的资本极为雄厚,根据史料记载,山西富商以亢氏为最,号称数千万两,四五百万两至七八百万两者
则有介休侯氏、太谷曹氏和祁县乔氏。晋商曾雄踞国内商界达500年之久,到近代才衰败下去。
问题2: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什么大多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探究思路: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作为上层建筑的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赖以存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