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 1:19: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进水要求高,操作费用

活性污泥 生物膜 氧化塘

溶解油 <10 <10 <10

出水水质好,基建费用较低

溶解油 溶解油

适应性强,运行费用低 投资少,效果好,管理方便

基建费用较高 占地面积大 耗电量大,装置复杂,消耗大量铝材,难大型

电解 乳化油 >10 除油率高,可连续操作

化,电解过程有H2产生,

易爆。

效果好,适应性广,占地面积

耗电大,导电材料要求

耗电量大,磁种要求高,

电解氧化 乳化油、溶解油 <10

小。

内电解 浓缩焚烧 加热法

乳化油 <60 <1 >10

除油率高,装置占地面积小。

造价高,工艺未成熟。

乳化油、溶解油 净化效率高

操作简便,适用于高浓度油中

能耗大,处理成本高。

分散油、乳化油 能耗大

少量水分的去除。

综上所述,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虽然较多,但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用单一的方法来处理往往达不到排放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几种方法组合起来,形成多级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由于传统含油废水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与含油废水排放标准严格化之间的矛盾,还需不断开发研制有效而适用的方法来处理含油废水。膜技术以其分离效率高、易操作、占地面积小、无需添加化学药剂等优点,近十年来一直为含油废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1.4 粗粒化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1.4.1 粗粒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粗粒化技术是分离含油废水的一种物理化学方法,粗粒化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分散油和非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化油。粗粒化法又称聚结法,是粗粒化及相应的沉降过程的总称。该法是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亲和力相差悬殊的特性,油粒被材料捕获而滞留于材料表面和空隙内形成油膜,油膜增大到一定厚度时,在水力和浮力等作用下油膜脱落合并聚结成较大的油粒。聚结后粒经较大的油珠则易于从水中被分离。经过粗粒化的废水,其含油量及污油性质并无变化,

只是更容易用重力分离法将油除去。

粗粒化技术在1908年在美国有了第一项专利,30年代开始了工业应用[45],40年代有了除去油中水分的应用报道,70年代才应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上,80年代后粗粒化技术开始被引入含动植物油脂废水的处理过程中,还开发了同时具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在运行中用填充粗粒化材料的床层改善乳状液的分离性能,具有较高的聚油性能和拨油效果,既用于去除水中油,也用于去除油中水[46]。从国内来看,粗粒化技术是大庆油田率先研究和使用的技术,1981年在北Ⅱ-1、南六采出水处理站首次应用[47];1988年11月胜利油田设计和建造新的污水处理站,也采用了粗粒化技术,该污水处理站1991年9月正式投产,出水的含油量为30mg/L以下,出水中CODcr含量500-1000mg/L,完全达到了当时的设计要求[48]。

粗粒化技术由来已久。粗粒化法去除含油废水的技术要点包括粗粒化材料和分离器的选型,关键是粗粒化材料,而实现粗粒化的装置叫粗粒化器。下面就从粗粒化材料、粗粒化反应器以及聚结机理三个方面介绍粗粒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1) 粗粒化材料发展状况

从粗粒化材料的发展历史来看,按材料来源大致可分为天然矿石和人工有机材料两类。目前应用较多的粗粒化材料有聚氨脂泡沫、聚丙烯泡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不锈钢填料以及多种改性填料等。1973年,Vlbert A.等人用离子交换树脂(CH3CH3)11-N+C6H5Cl-做聚并材料;1974年,Marvin E.用无烟煤或硅石做聚并材料;后来也有人用聚乙烯、聚丙烯或聚苯乙烯发泡体、聚酰胺作聚并材料;英国I.C.I公司用人造疏水包皮纤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