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_第五章_呼吸笔记(全)---精品资料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6 12:31: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动力克服其阻力 ﹡(一) 肺通气动力: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 呼吸运动

(1)吸气运动 …吸气(主动) (2)呼气运动 …呼气(被动) (3)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平静呼吸: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用力呼吸: 都是主动 2、肺内压:

吸气时: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 (-1~-2mmHg) 呼气时: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 (+1~+2mmHg)

呼吸运动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 3、胸膜腔内压

(1)胸膜腔:由胸膜壁层与脏层围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

结构特点:①密闭②内有少量浆液: a.润滑作用b.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不易分开 (2)胸膜腔内压:负压

平静吸气末:-5~-10mmHg

呼气末:-3~-5mmHg

胸膜腔内=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肺弹性回缩力(负压) ▲意义: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②促进胸腔内的静脉和淋巴回流 (二)肺通气阻力

弹性阻力: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70% 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粘滞阻力…30%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具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位的力。 ·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容易扩张→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

不易扩张→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c?1容积变化(?V) 顺应性(C)? L/cmH2O R压力变化(?P)① 肺顺应性(CL)?肺容积变化(?V)=0.2 L∕cmH20

跨肺压变化(?P)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1/3 肺泡内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2/3 ﹡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张力:肺泡内液-气界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

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PPC )

作用:降低表面张力

吸气时 →肺泡表面积↑(↓) →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相对↑(↓) 密集: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呼气时 →肺泡回缩力↑(↓) →肺泡不致破裂 塌陷分散: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弱意义: a.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b.防止肺毛细胞血管中液体渗入肺泡引起肺水肿 c.降低吸气阻力,减小吸气做功。

(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②胸廓的顺应性

胸廓的顺应性(Cchw)?胸腔容积变化(?V) = 0.2 L/cm H2O

跨壁压变化(?P)(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2.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气流

(1)构成 粘滞阻力:组织相对位移

气道阻力:气体分子间、气体分子与气道壁间摩擦80%~90% (2)影响因素:

①气流速度:快:阻力大。慢:阻力小。

②气流形成:层流:阻力小,湍流:阻力大 ③气流管径:管径缩小,阻力增大,反之减少。

二、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一)基本肺容积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和呼出的气量 正、成:400~~600ml,,平均500ml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正、成:1500~2000ml 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正、成:900~1200ml 4.余气量(残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 正、成:1000~1500ml (二)肺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