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23: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刺法灸法学部分
第一专题 刺灸概论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内容及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2、熟悉古代针法、灸法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二、重点内容汇编: 1、针灸起源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 2、以下不属于《内经》中九针的针具是( ) A 锋针 B 毫针 C 长针 D大针 E 皮内针
3、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疗分肉之间疾病的针具是( ) A 圆针 B 圆利针 C 铍针 D 锋针 E 鑱针 4、按压经脉以养脉气的针是( )
A 毫针 B 鍉针 C 铍针 D 长针 E 圆针 5、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 )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 6、提出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是( )
A 《内经》 B 《难经》 C 《针经指南》 D 《针灸大成》 E 《金针赋》 7、提出治病八法的是( )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 8、最早的灸法专著是( )
A 《千金要方》 B 《肘后备急方》 C 《曹氏灸方》 D 《扁鹊心书》 9、有专门施灸的医师称为“灸师”,起于何代( ) A 清 B 明 C 魏 D 唐 E 汉
10、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
11、刺法灸法学具有技能训练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内容特点。
1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针刺技术、灸法技术、耳针、头皮针、腕踝针、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四大类腧穴治疗技术。
13、针刺手法,包括得气法、行气法、补泻法和各种相应的单式、复式手法。 14、灸法包括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部分组成。 15、《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16.治病八法包括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有阳、子午捣臼、进气和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其中烧山火是复式补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透天凉是复式泻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龙虎交战是住痛移疼的手法技术。
第二专题 毫针刺法
第一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一、学习目标
1、熟悉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2、熟悉毫针操作在临床上的选则应用及质量检查。 3、熟悉毫针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并逐步完成。 4、掌握各种体位选择与腧穴取定法。 5、熟悉器械、腧穴等的消毒方法。
6、掌握毫针基本技术方法,包括持针、进针、捻转、提插、留针、出针等具体操作要领。 7、熟悉毫针的进针角度、方向和深浅的临床应用规律。 二、重点内容汇编:
1
1、临床最常用的毫针是( )
A 粗细为26~30号,长短为1~3寸 B 粗细为32号,长短为0.5~1寸 C 粗细为26~30号,长短为4~5寸 D粗细为24~28号,长短为1~3寸 E粗细为32号,长短为1~3寸 2、毫针检查不当的是( )
A 一手持住针柄,另一手紧捏针身,两手稍用力离合拉送
B 肉眼观测针根如有剥蚀损伤,往往容易折断,应注意 C 可用捻转捏握体会法检查针尖 D 可用面团提插捻转检查针尖 E 针尖有白点并不影响针具的使用 3、温针灸法时装置艾绒之处是( )
A 针身 B 针尖 C 针根 D 针柄 E 针尾 4、针刺肺俞穴的适宜体位是( )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 5、针刺双侧风池的体位是( )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 6、针刺双侧印堂的体位是( )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 7、针刺环跳的体位是( )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 8、旋转揣穴法的适宜穴位是( )
A 内关 B 阳池 C 解溪 D 养老 E 中脘 9、下列不属于揣穴法作用的是( )
A 正确取穴定位 B 了解局部特征 C 帮助针刺得气 D 协助经络切诊 10、煮沸消毒法可将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入成有清水的消毒蒸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 )
A 水沸后即可 B 水沸后再煮10分钟 C 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 D 水沸后再煮5分钟 E 水沸后再煮5~10分钟 11、下列不属于押手法的作用是( )
A 揣定穴位 B 减轻进针疼痛 C协助经络切诊 D 减轻组织损伤 E 辨别得气 12、印堂穴应用何种进针法( )
A 爪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 舒张进针法 D 提捏进针法 E管针进针法 13、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
A 合谷 B 环跳 C 神门 D 肺俞 E 百会 14、下列哪项不是针刺深浅的依据( )
A 腧穴的部位 B 证侯的性质 C 疾病的部位 D 病人的体质 E 针具的长短 15、捻转法的作用有( )
A 催气 B 行气 C 守气 D 候气 E 进针 16、急性病症宜用( )
A 长时间动留针法 B 长时间静留针法C 短时间静留针法 D 短时间动留针法 E 不留针法 17、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用具等。 18、高压蒸汽灭菌法,一般要求在1.0~1.4kg/c㎡的压力,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 19、《灵枢·九针十二原》:“持针之道,坚者为宝。”这是持针法操作的总则。 20、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 21、针刺前患者体位的选择:
医生要根据疾病的诊断、处方中所选腧穴的部位来确定患者的体位。选择体位的原则是:①医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②患者自然舒适,并能持久留针。
2
体位 适宜穴位 临床常用体位及适宜穴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头面、胸腹、后头、背、侧头、胁肋、前额、颜面、头顶、枕项、四肢的部分腰臀、四肢臀、四肢的颈前和上胸背部腧穴 腧穴 的部分腧穴 部分腧穴 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 头颞、面颊、颈侧、耳部的腧穴 22、腧穴的揣定 针刺前,医者以手指在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以取定腧穴的方法,称为“揣穴”。揣穴是“下手八法”之一,是确定腧穴正确位置、利于进针的准备工作。
第二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透穴刺法和局部多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和临床意义。 2、了解病位深浅刺法和运动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和临床意义。 3、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4、熟悉可能引起组织损伤的腧穴在针刺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5、了解头、面、颈项、胸、腹、背、腰、骶、上肢、下肢各部腧穴针刺基本方法。 6、熟悉各种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二、重点汇编
1、透穴法的操作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直透法: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
B 斜透法:斜刺进针,从一穴透至与病变经络、脏腑相关的腧穴 C 横透法:横刺进针,由一穴向相关腧穴透刺
D 直透法:斜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 2、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深1.5~2寸,用于治疗( ) A 头晕 B 面瘫 C 近视 D 头痛 E 中风 3、以下不属于临床常用刺法的有( )
A 透穴刺 B 局部多针刺 C 病位深浅刺 D 运动针刺 E 以上均不是
4、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 ) A 旁针刺 B 齐刺 C 扬刺 D 围刺 E 直针刺 5、以下属于刺皮之法的是( )
A 毛刺 B 合谷刺 C 恢刺 D 短刺 E 输刺
6、用一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处,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此法为( )
A 直针刺法 B 半刺法 C 分刺法 D 合谷刺法 E 恢刺法
7、眼部腧穴承泣、睛明、球后等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 A 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B 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 C 出针后,一般可用提插捻转
D 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
E 刺入0.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8、下列哪个穴位针刺时须闭口( )
A耳门 B 听宫 C 听会 D 下关 E 翳风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沟、素髎可向上斜刺 B 地仓、颊车治疗面瘫可以相互透刺 C迎香治疗鼻病可直刺 D迎香治疗胆道蛔虫症可向外上方透四白穴 E 以上均不对
10、天突穴进针宜( )
3
A 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 B 缓慢刺入0.2~0.5寸
C 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0.5~1寸 D 用手扪住胸骨柄,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 E 应稍向内下方斜刺,针刺深度1~1.5寸 11、人迎进针宜( )
A 向下斜刺0.5~0.8寸 B 于颈总动脉内侧缓慢刺入0.2~0.5寸 C 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缓慢刺入0.5~1寸
D 用手扪住颈总动脉,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 E 直刺,针尖深度1~1.5寸 12、章门进针宜( )
A 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 B 可向上斜刺0.5~0.8寸 C 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上方,缓慢刺入0.5~1寸 D 直刺0.5~1寸 E 直刺,针刺深度0.5~1寸 13、下列哪些穴位不是孕妇忌刺( )
A 合谷 B 三阴交 C 肩井 D 昆仑 E 石门 14、下列晕针处理方法有错误的是( )
A 患者平卧,头部垫高 B 注意通风、保暖 C 予以温开水或糖水 D 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等穴 E 可灸百会、关元、气海 15、以下有关处理皮下血肿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微量出血及针孔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
B 局部血肿增长迅速,应立即予以热敷,促使血肿消散 C 出血停止后,可以局部轻轻按揉
D 血肿过大,在出血停止后,可用注射器抽吸瘀血 E 出血初期可用冷敷,血止后改用热敷
16、针刺风池穴,为安全考虑可向鼻尖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17、乳中穴不针不灸,仅作为取穴定位标志。
第三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
一、学习目标
1、在掌握针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针刺相关技法,即各种针刺辅助手法的操作要领以及针刺得气的指证和意义。
2、熟悉并掌握针刺补泻手法、飞经走气四法的操作要领、临床应用。
3、了解临床实施针刺补泻手法的依据、施行补泻手法的原则、作用和注意事项。 4、了解治神的含义及重要性。治神的临床应用。 二、重点汇编
1、针刺得气的方法有( )
A 候气法 B 催气法 C 守气法 D 调气法 E 搜气法 2、以下哪项是候气法( )
A 催促经气速至针下 B 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C 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D 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E 针下得气之后使经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3、下列哪项属于催气法( )
A 搬垫法 B 循摄法 C 推弩法 D 按截法 E 推气法 4、易出现沉压感针刺感应的部位是( )
A 腹部 B 背部 C 指趾末端 D 四肢肌肉丰厚处 E 头面 5、弹震法属于( )
A 行气法 B 调气法 C 催气法 D 守气法 E 候气法 6、飞经走气四法可用于(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