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z》作业全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0:56: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分析化学Z》作业1

1. 沉淀的类型与聚集速度有关,影响聚集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1分] E.相对过饱和度 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消除共存金属离子干扰的最彻底方法是 [1分] C.沉淀掩蔽法 3. 红外光谱法对制样的要求错误的是: [1分] B.样品可以含大量水 4. 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不包括: [1分] B.单色器

5. 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带的是: [1分] D.二氧化碳分子中O=C=O对称伸缩振动

6. 已知某混合试样A、B、C三组分在硅胶薄层色谱上的Rf值的大小顺序为A>B> C,问三组分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1分 B.C>B>A

7. 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1分] D.在一定的pH 值范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 8. 下列不是增大沉淀物溶解度的因素是:C.同离子效应

9.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

E.式中α≤1

10. 以下各种变化不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是: [1分] E.滴定剂浓度

,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11. 草酸钠溶液与0.04000mol/ L KMnO4溶液反应,反应完成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两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KMnO4~5Na2C2O4, 则草酸钠的浓度 [1分] B.0.1000mol/L 12. 吸收池使用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D.只能装到容积1/3

13. 以下对于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时溶剂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D.在所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溶剂本身有吸收

14.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C.明确物质的合成方法

15.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用来定性的依据是组分的:B.保留时间 16.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几乎不能发生的是:D.σ→σ*

17.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B.

18. GC中,色谱柱使用的最高温度取决于:E.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9. 在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中,能用来定性的参数是: E.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其摩尔吸收系数

20. 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E.NaOH 21. 气相色谱法中“死时间”的准确含义是: E.完全不与固定相作用组分流经色谱柱的时间

22. 一组分析数据标准偏差的计算式应为:B. 23. 以下关于系统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

D.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系统误差出现机会相等

24. 有关保留时间tR的描述错误的是:A.色谱柱填充紧密程度不会影响某一物质的tR 25. 当共轭体系由顺式变为反式时,其UV光谱的λmax将如何变化B.红移 26. 当单色光通过一吸光介质后:A.透光率一般小于1

27. 下列H2C2O4共轭酸碱对pKa与pKb的关系是:E.pKa1+pKb2= pKw 28.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只要氧化还原反应的

≥0.4V,就一定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

29. HAc 的pKa=4.76,苯甲酸C6H5COOH 的Ka=4.19,HCOOH的pKa=3.75,HCN 的 pKa=9.21,据此,不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0.1 mol/L 的酸应是:E.HCN

30. HPLC与GC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主要原因是:D.流动相粘度大 1. pKa=3.05 有效数字( ):C.两位

2. 309.456-1.53计算结果( )位有效数字:A.五位

+

3. NH3 + H20 = NH4 + OH反应物中,为酸的是:E.NH4+ 4. 按酸碱质子理论,H20的共轭碱是:C.OH-

5.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至酚酞终点所消耗盐酸体积为V1 mL,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又消耗盐酸的体积V2 mL,如果溶液组成仅含有Na2CO3时,应:D.V1=V2

6.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至酚酞终点所消耗盐酸体积为V1 mL,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又消耗盐酸的体积V2 mL,如果溶液组成为NaOH和Na2CO3时,应:E.V1>V2 7. 配HCl 标准溶液时量取浓盐酸,应选用:B.量筒 8. 量取未知液作滴定,应选用:C.移液管

《分析化学Z》第2次作业

A型题:

1.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以下不属于仪器分析的是: D.重量分析

2. 如果杂离子与构晶离子的电荷相同、离子半径相近,则易于产生下列那种后沉淀?

C.混晶

3. 化学键合固定相的优点不包括:A.固定相粒度小

4. 样品中各组分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E.凝胶柱色谱

5.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 C.

6. 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D.填料孔隙的体积 7. 以下与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无关的是:A.反应平衡常数

8. 在HPLC操作时,为了避免压力变化,使流动相产生气泡影响检测或降低柱效,要对流动相进行“脱气”,以下不是“脱气”方法的是:A.加热

9. 以下不是滴定分析的特点的是:B.适用于测定微量或痕量组分的含量

10.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E.式中

α≤1

11. 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刚好完全反应的那一点称为:B.化学计量点 12. 色谱图中,两峰间的距离取决于:B.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 13. 以下为共轭酸碱对的是E.H2CO3——CO3 2-

14.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Cl,若两溶液浓度同时减小10倍,其滴定曲线pH突跃的变化应该是:

A.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值增大,化学计量点后0.1%的pH值减小 15. 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反应进行完全,对不易挥发的沉淀剂来说,加入量最好:C.过量20%~30%

16. 32.650-1.5正确的答案是:B.31.1

17. 以下除那项以外都是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E.不含有结晶水

18. 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相同浓度不同弱酸时,如果弱酸Ka值越大,则:D.滴定突跃

范围越大

19. 用薄层色谱分离生物碱时,有拖尾现象,为减少拖尾,可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的: B.二乙胺

20. 在色谱分离中,要使两组份完全分离,其分离度应是:E.>1.5

21. 为测定固体试样的红外光谱图,试样制备的方法中不包括: E.气体池法 22. 不影响酸碱指示剂使用的条件是:A.湿度

23.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哪个溶剂的洗脱能力最强:C.甲醇 24. 气相色谱中选作定量的参数是:D.峰面积

25. 关于铬黑T指示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B.铬黑T是氧化还原的指示剂

26.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s、mm(g),浓度为Cs、Cm(g/ml),摩尔数为ns、nm(mol),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为Vs、Vm(ml),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E.Cs/Cm 27. 薄层色谱中对两个斑点间距离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E.薄层板的宽窄

-1-1

28. 红外光谱法中所说的特征频率区是指4000 cm-1250 cm的区间,以下对该区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E.该区特征性很强故称特征区

29. 物质的量、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D.n=m/M 30. 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标定法配制的是:D.EDTA标准溶液 B型题:

1. 哪个因素可使某物质的容量因子k不变,但保留时间增大:A.色谱柱的长度增长 2. 哪个因素可使某物质的容量因子k减小:C.流动相的极性增强

3. 羰基化合物R-CO-X中,若X分别为以下取代基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波数者为:C.Cl 4. 羰基化合物R-CO-X中,若X分别为以下取代基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低波数者为:A.Ar 5. 乙炔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C.7

6.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6其不饱和度为:A.4

7.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C.正相色谱 8.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A.柱色谱

B型题

1. 随环张力增加,红外光谱中环内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将:B.向低波数位移 2. 随环张力增加,红外光谱中环外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将:C.向高波数位移 3. 薄层色谱法中,常用三氧化二铝作为:D.固定相 4. 配位滴定中,常用EDTA作为:E.滴定剂

5.RSD的计算公式是: A.

6. 样本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是: E.

7. 配位滴定中,常用EDTA作为: E.滴定剂 8. 酸碱滴定中,甲基橙被用作为: C.指示剂

9. PbSO4沉淀随H2SO4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加: D.酸效应 10. MnO4-滴定C2O42-时,速度由慢到快: C.自动催化反应

11. 不加样品,与样品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操作,属于: B.空白试验

12. 可以减少偶然误差的方法是: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13. 可以利用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实验结束的方法是:D.酸碱滴定法 14. 样品可以在气、液、固态下都可测定的是:C.红外分光光度法 15. 纸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属于分配色谱,其固定液是:E.水

16. 纸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属于分配色谱,其固定相的载体是:B.纤维素 17. 分配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B.极性差异 18.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B.极性差异

《分析化学Z》第4次作业

1. 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A.分析纯NaOH 2. 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正确的是C.A=-lgT 3. 定量分析过程不包括以下步骤:A.样品调查

4. 薄层色谱的结果观察错误的方法是:D.用碘蒸气熏至出现斑点 5. 不能减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是:D.增加测定次数

6.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在线性范围内与含量成正比的是:D.峰高 7.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D.σ→σ* 8. 25.00×5.300×1.6144正确答案是:B.213.9

9. 分子吸收何种外来辐射后,外层价电子产生跃迁?A.紫外-可见光 10.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E.真空热电偶

11. 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错误的是:E.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12. 纸色谱法常用的展开剂有正丁醇-醋酸-水(4:1:5),对该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是: E.取正丁醇-水作展开剂,用醋酸饱和展开槽

13. 气相色谱进样器的温度需要控制,调节温度的原则是:C.保证样品完全气化 14. Rf值:E.物质的Rf值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为一定值 15. 将黄铁矿石(FeS2)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称量BaSO4的量计算黄铁矿石中的铁含量,则换算因子为:D.MFe/2MBaSO4

16. 光度法中常用空白溶液,其作用错误的是:D.消除显色后溶液中其他有色物质的干扰 17. 下面哪个参数用来衡量分离效率E.峰宽 18. 绝对偏差是指:D.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19. 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tR’或tR之间的关系式是A.tR’=t0k

20. 关于“色谱用硅胶”叙述正确的是:B.具有微酸性,适用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 B型题:

1. 使用外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为:B.mi—As曲线 2. 使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是: D.mi-Ai/As曲线

3. 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属于:C.分配色谱法

4.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以水的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的色谱属于:E.凝胶色谱法 5.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B.极性差异

6. 空间排阻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C.分子大小差异 7.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 D.反相色谱 8.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 A.柱色谱 9. NH3 + H2O = NH4+ + OH的反应物中为酸的是E.NH4+ 10. 按酸碱质子理论,H2O的共轭碱是:C.OH-

11. 分离某两个混合酸,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E.正丁醇-水-冰醋酸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