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0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乡 愁 》 教 案
【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以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本诗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抽象情感的作用,学习本诗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4、阅读迁移训练。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具安排】教学课件 、课文配乐朗读课件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
1、深情地诵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4、丰富的联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2、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
二、导入:
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郢》中写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意思是说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幻灯片]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余光中的《乡愁》,回去已经请大家预习过了,大家应该已经对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具体学习这首诗歌前,让我们先走进作者余光中。 1、作者介绍[幻灯片]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 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2、听读课文录音[配乐朗读课件]
3、今天我们用“四读法”来学习他的这首诗——《乡愁》 (所谓“四读法”,是阅读诗歌的一种方法。我把它写出来,也请同学们记下:
一诗四读: ?1?深情地诵读;?2?细腻地品读;?3?优美地解读;?4?丰富地联读。
下面,请同学们将课前预习拿出来,我们一起来交流,探究。 A、诵读:
(1、)试读、范读。先点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评价,顺势指出诵读这首诗的三点要求(嘱学生笔记):①注意停顿,把握节奏。②注意重音,把握轻重。③要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幻灯片] 然后教师示范朗读。
(2、)教读、学读。教师从以上三个方面教读第一节,指导学生在诗中标记节奏、重音。然后学生学读。[幻灯片] (3、)练读、点读。学生自行练读,然后点学生读。 B、品读。
1、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忧愁?这四节诗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诗人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哪几个具体事物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学生发言,教师评点。 3、教师小结,归纳整理。
(1)全诗是按时间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四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2)小时侯外出求学,“小小的邮票”,使作者可以用家信来寄托对母亲,对故乡绵绵的思念;长大后,出外谋生,为生活而奔波,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思念,“窄窄的船票”能使作者回家与爱人团聚,了却作者无尽的牵挂。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使我与母亲永远生死相隔,永生无缘再见,也许,在母亲临死时还满含热泪盼望着团圆! 现在,“一弯浅浅的海峡”使多少骨肉同胞两地相隔,日夜思念!诗人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千千万万人的家国之思。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主题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