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0:37: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出切实可行的城镇发展目标和战略。
(二)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镇的综合功能。 (三)认真研究规划期内城镇性质、规模,确定合理的城镇用地布局,明确城镇的发展方向,建立通畅合理的道路系统。
(四)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完善绿地系统,改善环境条件和城镇面貌。 (五)增加规划深度,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城镇布局,对旧村改建、近期建设、交通网络等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市场经济形势下城镇建设的新特点。
(六)认真研究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做好保护工作,研究旅游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
第二章 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与经济发展战略
一、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香城镇地势东部、北部高,西部、南部低。地形为山地、丘陵、平原洼地约各占三分之一。全镇四面环山,有“聚宝盆”之称。
香城镇地处邹东低山丘陵区。境内共有大小山头20余座,这些山头基本上都在辖区边缘,中间地带如同小盆地。根据山脉延续形势,可分为峄山和莲青山两个山系。
镇域土壤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褐壤土(俗称粗砂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中上部的岭坡和崚岗上,土层薄,一般只有25厘米左右,水土易流失;二是淋溶褐土,主要分布于近山阶地及倾斜平地;三是潮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两岸,土层较厚,一般有60厘米至100厘米,是本境的高产土壤;四是潮褐土,主要分布在山脚下的洼地,该土地易旱易涝,是一种低产土壤。全镇总土地面积为265487亩,有耕地7343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8%。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地瓜和花生。
香城镇境内水力资源相对不足,地下水较为匮乏。河流主要有滑将河、二道河、大黄河、大沙河、洪洋河等河流13条,均属季节性间歇河,冬、秋、夏有水,一般春季干涸。
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中小型水库13座,大型塘坝及拦蓄工程
- 51 -
邹城市香城镇总体规划
220座。
香城镇属暖温带过渡型季节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水热同步。年平均降水量777.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580小时,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05天。
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以对香城镇的区位分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评价为基础,对香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发展机会与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确定香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直接依据。
(一)发展优势 1. 区位优势
香城镇位于邹城市东南部,处于两市(邹城、滕州)交界处,距邹城市区仅20公里。
2. 交通优势
京福高速公路纵贯镇域西部,并在与香石路交叉口处设高速下口,邹王路、香石路和泉张路横穿东西,香看路、香莫路和娄木路纵贯南北。全镇道路四通八达,与周边乡镇联系方便,有利于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中和扩散,交通十分便利。
3. 旅游资源优势
香城镇境内有洪山、龙山、连青山等大小山头99座,国家级公益林17083亩,省级公益林12886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6%。境内五宝庵山属“省级森林公园”和“市级自然保护区”,素有“邹东第一氧吧”之称。运泰生态园、“全国绿化千佳村”——大河自然生态园、“全国千佳小流域”——刘庄流域等浑然天成,优雅别致,独具一格。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不断改善的水利条件,以及科学规划建设的大、中、小流域治理,给香城镇带来了前所未有旅游发展契机。
(二)发展劣势
1.现状城镇发展沿香石路展开,城镇框架没有形成。 2.城镇功能分区不明确,用地布局混乱。
3.滑将河、普阳山等自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小城镇绿地、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 52 -
4. 受经济危机影响,城镇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三)发展机遇 1.政策环境:
近年来,小城镇问题和农村问题越来越被全社会所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会议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2月,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系列法规文件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必将带来新农村建设的大发展。
2.区域经济带动:
邹城市新的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确定香城镇是以生态和特色农业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化小城镇。处在两市交界(邹城、滕州)的香城镇受区域经济的带动,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机遇。
(四)面临的挑战
1.周边城市、企业对资金、信息、人才的过滤和屏蔽作用。 2.与周边地区区位条件相似导致的对资金、信息、人才的争夺。 3.与周边地区资源结构类同导致的资源型产业的市场争夺。 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香城镇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
根据香城镇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香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规划期末,香城镇成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
- 53 -
邹城市香城镇总体规划
化的地区之一,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初步确立合理、有效、可持续的现代化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发展成为邹城市东南部以自然景观旅游为主,绿色工业为增长点,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具有一定规模、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生态型小城镇。
保持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形成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绿色工业为主导、旅游服务业为特色,第三产业繁荣的经济结构。同时,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的经济体系。推进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推动科技进步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明显提高。初步确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社会结构,实现人口、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为实现规划期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是:
1.加快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区域竞争优势,提高与周边地区相比较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2.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主导产业,把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业向非农业转移,鼓励和支持农民由生产领域转向加工、经销、服务行业,增加就业岗位,膨胀镇区人口规模。
3.抓住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开发自然及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使之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4.加快金融、保险、信息等更高层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档次,使第三产业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5.加大村镇建设力度,突出镇驻地发展和中心村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6.统筹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镇经济发展奠定硬环境基础。
7.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 (三)战略重点
- 54 -
1.农业发展战略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完善农业经营机制,推动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和科技型转变。
未来农业的发展应当根据提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加快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推动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和科技型转变,基本形成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同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鼓励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使农业走上科技型发展的道路。
(2)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建立“粮—经”复合型、多元化的耕地种植结构;合理开发水利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畜牧业。推行品牌战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主要是花生、地瓜、林果(大樱桃、杏、栆)、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
(3)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效益农业,主要是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和绿色食品。
(4)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效益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扶持和建设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的加工、营销和流通渠道,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农业生产、流通和销售体系。
2.三产发展战略
香城镇虽然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但第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未来应着力新的三产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树立“大三产”和“大区域”意识,拓宽三产发展领域,提升三产发展档次。
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是:
(1)完善市场体系,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通过商贸优强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引入现代经营理念与销售方式,多层次开拓市场。 (2)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文化底蕴,充分利用五宝庵山、狼舞山、莲青山、龙山、莫亭水库等自然、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未来香城
- 55 -
邹城市香城镇总体规划
镇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发展新型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和信息咨询业等,使其逐步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经济空间发展战略
镇域经济空间布局宜采用极化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中心城镇,培育区域的经济增长极,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和空间上的重心。其次辐射各中心村,建设次增长点,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网络体系,以省道、县道和环镇路为轴线,辐射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
4.生态环境战略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应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香城镇的经济发展更应注重促进人口、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是:遏制污染、保护环境,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香城镇的一大竞争优势,适应现代经济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加强对工业企业“三废”排放的控制和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性企业在本镇的布局。村镇建设中注重维持良好的生态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项 目 2009年现状 2015年目标 2030年目标 总人口 83889人 80000人 70000人 居民人均收入 5090元 8000元 20000元 城镇人口 15000人 20000人 30000人 城镇化水平 17.9% 25% 42.9%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 195公顷 240公顷 330公顷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 120L/日 150L/日 城镇人均综合用电量 600kwh/年 1000kwh/年 城镇生活燃气普及率 70% 90% 城镇集中供热率 60% 90%
城镇电话普及率 10部/百人 35部/百人 50部/百人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 5㎡ 6㎡ 城镇绿地率 30% 35% 城镇自来水普及率 90% 100% 城镇污水处理率 60% 100%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0% 100%
- 56 -
第三章 香城镇村镇体系规划
一、香城镇村镇分布特征
现状香城镇镇域村庄体系由镇驻地、100个行政村组成。驻地由香城村
等数个村庄和镇党委、政府,及镇直各部门、企业、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组成。每个办事处由若干行政村组成。
从现状图中可以看出香城镇镇域村庄布点现状构成特点:
1.镇驻地处在镇域西南部,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驻地虽然人口规模达到近15000人,但空间布局比较松散,城镇集聚效益无法体现。 2.从现状图上看,各村庄分布散乱,缺乏整体性,难以形成有序、有机联系的村镇体系。因此,有必要撤并掉一些规模过小的村庄,集中力量培育中心镇和中心村,已形成合理的村庄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二、村镇体系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
依据香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城镇发展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定香城镇村镇体系发展战略为:以接轨邹城、面向济宁和周边城镇为战略取向,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强化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与香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的、等级规模完善、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实现人口、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二)发展战略
中心极化战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投入形成规模效益,大力发展中心镇区,引导人口与产业向镇区集聚,发展和加速提高镇区规模和实力,提高其在区域城镇中的地位,增强其在邹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使其成为全镇及周围地区的强核心,以带动全镇村镇体系的发展。
结构优化战略。优化体系结构,对镇域结构不合理、层次不清晰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重点培育优选的中心村,使其成为承上启下的必要环节,从而提高作为整体系统的运转效率。
城镇体系发展措施:
1.工业企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适当集中;
- 57 -
邹城市香城镇总体规划
2.农村人口向城镇或中心村逐步集中; 3.农田向农业规模经营户适度集中。 (三)战略方案
根据香城镇村镇和交通基础设施分布特点,按照村镇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村庄布点发展战略方案为单中心网格型。
三、村镇体系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体系布局本着有利于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经营转化,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新农村规划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努力把传统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生态协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发展时序
香城镇地势东部、北部高,西部、南部低。地形为山地、丘陵、平原洼地约各占三分之一。全镇四面环山,有“聚宝盆”之称。由于因历史的、经济的、资源的和交通的条件差异,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村镇体系布局就是充分利用地域经济发展优势,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村镇发展格局。
近期,首先发展和加速提高镇区规模和实力,增强其在邹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以带动全镇村镇体系的发展。
远期,在发展城镇的同时,逐渐加强中心村的建设,提高片区范围的带动作用,并对一些小村、偏远村庄进行有计划地迁村并点。
(三)镇域村庄并迁与空间布点规划
1.结合空间资源管制的要求,镇域新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为:
对处于城镇规划区内的村庄应纳入镇区规划,统一规划建设;对其他现有人口在500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规模较大行政村转移;行政村联村的自然村原则上以人口和经济实力较强的行政村为
- 58 -
主合并发展,引导人口合理集聚。
通过合理布局新农村居民点,进行村庄整治和退宅还耕,使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迁并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和耕地保护相结合,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紧密结合,农村居民点的退宅还耕与农田的整理复垦紧密结合,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依法审批与调整村庄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严禁未经规划许可的村庄建设活动。
村庄合并发展规划一览表
规划居民点 行政等级 合并发展村 人口(人) 现状人口(人) 规划人口 香城村 2308 张马庄 1143 程北庄 493 崔唐 551 南小刘庄 298 大黄庄 566 何庄 590 香城镇区 镇区 小河圈 710 11281 30000 马山头 725 黄邱 408 占邱 1310 唐邱 1005 香杨庄 543 前王沟 370 后王沟 261 王村 1261 王村 中心村 孙王村 1640 古路湾 1160 4966 3500 田石滩 905 茶沟 2346 茶沟 中心村 后相庄 590 3281 2000 前相庄 345 大北王 3091 大北王 中心村 黄山怀 492 3789 2000 辛沟 206 大山阴 中心村 大山阴 1216 邢庄 646 1862 1500 前刘村 中心村 前刘村 2080 西刘村 920 3000 2000
- 59 -
邹城市香城镇总体规划
杨桃园 720 东徐桃园 400 杨桃园 中心村 西徐桃园 320 3090 2000 老龙湾 360 房桃园 1290 大莫亭 1206 焦庄 512 大莫亭 中心村 瓦石沟 705 韩岭 502 3952 2000 赵岗 676 石古墩 351 大河滩 旅游 特色村 大河滩 1820 1820 1500 西羊皮 1180 西羊皮 旅游 北羊皮 800 特色村 南羊皮 920 3245 2000 尖山前 345 连青山 346 连青山 旅游 特色村 马石片 245 1100 800 骆庄 509 付邱 基层村 付邱 1265 王邱 810 2075 1000 东苗庄 562 马营 420 东苗庄 基层村 南齐庄 307 2188 1000 东侯庄 569 西张沟 330 前韩桃园 1243 前韩桃园 基层村 郭韩桃园 790 2378 1000 西韩桃园 345 褚家庄 基层村 褚家庄 866 福路庄 240 1106 800 邓通庄 基层村 邓通庄 648 648 500 小山阴 基层村 小山阴 936 936 500 万庄 869 万庄 基层村 木庄 298 1770 1000 苗岭 603 后郭庄 776 后郭庄 基层村 前郭庄 351 时沟 502 2034 1000 戴家村 405 -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