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4 8:04: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又如《地驱乐歌》: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敕勒歌》反映北方的游牧生活,对草原景色的描绘尤其出色: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也有其独创性。它的语言是质朴无华的,表情是爽直坦率的,风格是豪放刚健的。体裁方面,北歌虽亦以五言四句为主,但同时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这也是南朝民歌所不及的。
《木兰诗》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长篇叙事诗的“双壁”。 《木兰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很有特色。 首先,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完整。
其次,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和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第三,诗中采用复沓、排比、对偶等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也很出色。全诗生动活泼,清新刚
健。
参考书目:《乐府诗选》,余冠英 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必读篇目:《企喻歌》、《琅琊王歌》、《陇头歌》、《折杨柳歌》、《木兰诗》。
第五章 南北朝诗人 第一节 南朝诗人
一、谢灵运
谢灵运是第一个有意识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他十八岁袭封康乐公,故人称谢康乐。
谢灵运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做永嘉太守以后所写,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用永嘉、
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物。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其写景用词精美而不失其自然,故鲍照称赞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汤惠休也说:“谢诗如芙蓉出水”。
《登池上楼》,也是长期广为传诵的佳作。诗中: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是历来为诗论家交口称赞的千古名句。
谢诗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以自己独创的辞汇,以真切鲜明的形象,所写山水给人以真实幽美之感,却较少寓自己之情于诗中。因此,谢灵运山水诗虽能描绘出秀美的外界景物,却较少见出内心的思想感情。谢诗有名句而无名篇,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散见于各篇中的“名句”,如:
?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
谢诗的另一特点,是在字句上过分雕琢,有些用典过多,给人艰涩之感。有的对偶句特多,如《登池上楼》乃通篇对偶,正是当时骈丽诗风在其诗中的体现。
二、鲍照
鲍照(412前后-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因曾任过参军,故后人称为鲍参军。鲍照继谢灵运之后,使刘宋诗坛更为壮观。
首先,鲍照诗歌的突出内容,就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受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着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则是在沉重的压抑下不可忍受的愤慨: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
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其次,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也是鲍照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代出蓟北门行》,是一首出色的边塞诗:
羽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