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复习资料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6:5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幼儿的性别取向主要以( A )为依据。 A.外表特征 B.面部表情 C.生理器官 D.第二性征

2015年11月25日星期三

四、判断

1.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之一。( N ) 2.自尊是自我体验的重要体现。( Y )

3.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是自虐的根源。( N ) 4.3岁儿童说“宝宝饿了”,表明有了对自己身体内部状态的意识。( N ) 5.总的说来,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Y )

6.事物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在两性之间,心理的性别差异要比共同点多。( N ) 7.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于2—3岁之间。( Y )

8.性别的稳定性是从时间的纵轴来看的,性别恒常性则是按横坐标来看的概念。( Y ) 9.性别角色是由社会规定的。( N )

10.父母是儿童性别化的第一任老师。( Y ) 五、简答

1.自我意识包括哪些方面?

答: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和内容上两方面来认识。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2.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第二阶段:开始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第三阶段:认识到自己的整体形象;第四阶段: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第五阶段:名字和身体联系。 3.幼儿对自己行动的认识,反映出哪几个水平?

答:第一水平:区分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第二水平: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第三水平:支配自己的动作。

4.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第一,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和多方面进行评价;第二,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第三,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5.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生物取向阶段,社会取向阶段、心理取向阶段。

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

21 / 29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一种稳定状态,如人际关系中平衡的心态,稳定的情绪、需要和认知,真实的自我稳定的个性特征等。 二、填空

1.健康包括 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 和 社会适应良好 三个方面。 2.健康是一个 动态 的概念,不是一层不变的。

3.一个健康的人,总是 身体 、 心理 和 社会适应 三方面的动态平衡。

4.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适应过程,是 认知 、 情感 、 社会化 的均衡发展过程,是 个性结构 的和谐状态。 行为问题 和精神疾病。

6.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 恰当的 评价。 7.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 人格即个性 的完整和和谐。 8.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情绪的表达要 适当 并能 控制情绪 。

9.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但前提必须是在 不违背社会准则 的情况下。 三、简答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中哪几项与心理有关?

答: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第二,态度积极,敢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3)生活目标符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即个性)的完整与和谐;(5)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6)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7)情绪表达适当并能控制情绪;(8)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9)在不违背社会准则的前提下,能努力使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适当满足。

2015年11月24日星期二

第二节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其影响因素

一、名词解释

1.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一个健康

的婴幼儿,其动作发生的时间,基本上与常模是一致的,或者是接近的。

2.家庭因素:通常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生活条件(如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等。

3.生物性焦虑:对子女的人身安全很容易变成家长关注的核心,一旦关注变成弥漫的恐惧感,就成了内心的焦虑。

4.成长性焦虑: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需经历相同的发展历程,完成各个发展阶段的任务,为走向成熟打好基础。但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把儿童成长的责任彻底地揽在自己身上,采用催赶的方式,加速儿童的成长。

5.目标性焦虑:许多家长对孩子寄托过高的期望,不仅仅是远期目标过高,而且近期目标也很高。

6.社会性焦虑:是受教育的浮躁的影响,是一种社会焦虑的强化。 1.动作总体符合 常模 ,是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指标。 2.常模是发展水平的 平均数 ,不等于 发展标准 。

3.儿童运用语言,必须与 语言环境 相符合,这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指标。

4.游戏对婴幼儿至关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会倾其全力 参加游戏 、 发现游戏 和 体验游戏 。

5.情绪明朗就是无论是哪种情绪,就是 清晰易辨 和 表情典型 的。 6.心理健康的儿童比较善于用 语言 来表达自己感受。

7.心理健康的幼儿,其 思维 、 语言 和 行为模式 都带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特点。 8.失去年龄特征的儿童,其心理是 不健康的 。

9.心理健康的儿童在新环境里能很快调整自己的 心态 和 行为方式 。 10.儿童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 基本保障 。 11.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 价值观 的直接反映。

12.家庭教养中的焦虑包括 生物性焦虑 、 成长性焦虑 、 目标性焦虑 和 社会性焦虑 。

13.生物性焦虑反映 缺乏自信 ,成长性焦虑反映 忽视规律 ,目标性焦虑反映 渴望补偿 ,社会性焦虑反映 教育的浮躁 。

14.当前家庭教育中最普遍的问题是 保护过度 和 期望过高 。

15.一个人的性格结构和人格结构的 稳定性 和 灵活性 ,是决定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2015年11月24日星期二

三、选择

1.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充分的( B )感。

5.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发挥最佳心理效能,还能进行 自我保健 ,自觉减少 二、填空

22 / 29

A.性 B.安全 C.自豪 D.成就

2.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从( D )中学习的能力。 A.经验 B.书本 C.他人 D.游戏

3.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在集体允许前提下能( A )地发挥个性。 A.最大限度 B.最小限度 C.适度 D.有限度

4.儿童的动作发展要总体地符合常模。常模指的是发展水平的( C )。 A.平均规格 B.平均标准 C.平均数 D.平均百分比

5.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是通过孩子的目标实现弥补自己的失望,反映的是一种( C )焦虑。

A.生物性 B.成长性 C.目标性 D.社会性 四、判断

1.常模是一把尺子,用来衡量发展是否达标。( N )

2.一个幼儿说起话来“滴水不漏”,办起事来“左右逢源”,说明他成熟了。( N ) 3.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嬉者,游戏也。因此,放任儿童游戏会影响成才。( N ) 4.成人教什么,孩子就能学会什么,不用顾忌。( N ) 5.维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Y ) 6.游戏是婴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其心理健康的指标。( N ) 五、简答

1.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第五,年龄特征明显;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2.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第一,遗传与疾病;第二,家庭的教养方式;第三,社会文化;第四,个体因素。

2015年11月24日星期二

第三节 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名词解释 1.信任感:

2.分离焦虑:是幼儿在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3.移情:是体验别人情感的一种心理能力。 4.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5.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或特质的儿童。 二、 填空

1.婴幼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 情绪 发展的任务。

2.1岁半之前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获得 信任感 ,克服 不信任感 ,体验着 希望 的实现,具体表现为 依恋 的形成和发展。

3.1岁半至3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获得 自主感 ,克服 羞怯感 ,体验着 意志 的实现,具体体现在 如厕 的训练,儿童习得对 大小便 的控制。

4.3—6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获得 主动感 ,克服 愧疚感 ,体验着 目的 的实现,具体表现为幼儿能 独立行动 ,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对 人际交往 感兴趣。 5.幼儿入园时,教师应该对幼儿的 情绪 有一个敏锐的觉察。 6.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 依恋 ,有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

7.最容易引起儿童心神不宁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 紧张 和 焦虑 。 8.维护儿童注意力的最有效手段是 游戏 。

9.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活动中 观察 幼儿的情绪反应,尤其要对儿童的 特殊行为 多加观察和分析。

10.在对幼儿的生命教育中, 死 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议题。要鼓励幼儿追忆故去的亲人,抚平他们的心灵。

11.在教育幼儿分享时,首先要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 权利 得到了保护,才会有分享的意愿。 12.高自尊的人承认自身的 能力 和 价值 ,相信别人对自己的 友好 和 信任 。 13.年幼儿童的自尊,首先来自于 周围人 的评价,特别是 父母 的评价,其次来自 幼儿教师 ,再次来自 同伴 。

14.幼儿教师要树立尊重 的观念和承认 的工作方法。 15.建立儿童自尊的首要方法是 肯定 和 认可幼儿 。

16.在幼儿园里热衷于竞赛评比可能导致获胜者的 膨胀 ,而失败者的 受挫 。

17.尊重儿童,也就是尊重儿童的 游戏权 、 选择权 、 体验权 、 知情权 等权利。 18.对特殊儿童,不要 过分保护 ,也不能 疏于照看 ,不要 期望过高 。

2015年11月25日星期三

三、选择

1.3—6岁幼儿的发展任务,体验着( D )的实现。 A.兴趣 B.动机 C.意愿 D.目的

2.儿童身上的情绪问题,往往与( C )有着密切的关系。 A.温饱 B.家庭 C.游戏 D.环境

3.儿童期多动症是一类以( A )为最突出表现的儿童行为问题。 A.注意力缺乏症 B.多动 C.语言障碍 D.情绪易变 4.培养幼儿移情的有效手段是( D )。

23 / 29

A.结构游戏 B.观看表演 C.大声唱歌 D.角色扮演 四、判断

1.成人的标准定得多高,儿童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N ) 2.过严的要求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究行为。( Y )

3.教师应该使幼儿形成新的依恋,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Y ) 4.保证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儿童注意力的发展。( Y ) 5.家长过晚接孩子回家引起的分离焦虑比早晨分离时的焦虑更加强烈。( Y )

6.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教师要表明同情和支持哪一方的家长,使孩子有认同感。( N ) 7.在生命教育中,要强调生命的存在和价值,不要对孩子讲死亡的事。( N ) 8.肯定和认可是提升幼儿自尊最有效的方法。( N ) 9.水、沙、泥巴等物品可以用来舒解儿童的心理压力。( Y ) 10.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也是表达感受的方式。( Y ) 五、简答

1.幼儿教师如何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

答:第一,培养幼儿的情绪;第二,帮助幼儿积累分享的经验;第三,帮助边缘儿童提高社交技巧。

2.维护幼儿的自尊,教师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第一,接纳和关心所有幼儿;第二,肯定和认可幼儿;第三,尊重幼儿。 3.如何关注幼儿的情绪健康?

答:第一,注意幼儿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第二,形成新的依恋;第三,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第四,多与家长沟通。 4.如何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

答:第一,妥善处理分离焦虑;第二,敏锐觉察幼儿的情绪;第三,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第四,帮助幼儿了解死亡。 5.如何爱护特殊儿童呢?

答:第一,帮助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发展自控能力;第二,指引情绪障碍的儿童度过纷扰;第三,善待攻击性的儿童。

2015年11月25日星期三

24 / 29

第七章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论述儿童心理如何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的理论,简称发展理论。 2.心理的实质: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

3.社会取向:从社会取向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因素,包括特定的社会条件、社会关系,还包括儿童使用的心理工具——语言。 4.质变:(心理)就是指心理的结构和组织发生了变化。 二、填空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全过程的资料来自 观察 和 实验 。

2.任何一个学术流派都只能反映在自己的 研究取向 和 研究范围 的认识成果。 3.学习发展理论,首先要把握理论的 核心概念 ,理论的 本质 和 发展沿革 ,发掘理论的价值,寻找它们之间的 内部联系 。 4.心理的实质就是从 心理学 的角度揭示人的 本质 。 5.机械论把人看作是一部 机器 ,只有受到外力才能运动。

6.机体论认为,生命是一个 整体 ,具有内在活动和 自我调节 的功能。

7.机械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就是对刺激的反应量,如 反应次数 、 反应速度 、 加工容量 不断增加,并不涉及质的变化。

8.机体论认为发展包括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而质变是指心理的 结构 和 组织 发生了变化。

9.如今,在遗传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两者是 相互作用 的。 三、选择

1.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认识儿童的( A )。 A.重点 B.终点 C.出发点 D.中点

2.没有观察和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任何理论都是( D )。 A.童话 B.神话 C.箴言 D.谎言

3.机械论把儿童当做一个容器,反映在教学中就是( A )。 A.满堂灌 B.启发式 C.开放课堂 D.预设课堂 4.儿童使用的心理工具是( D )。 A.玩具 B.动作 C.哭泣 D.语言 四、判断

1.在幼儿园里研究幼儿的行为,局势一种社会取向。( N )

2.机体论认为,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 N )

3.在遗传和环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学术届的认识重点在不同时期会有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钟摆现象。( Y ) 五、简答

1.机械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机械论的儿童心理观点认为,儿童是一块原料,可以被成人的愿望或环境的因素任意地塑造;或认为儿童是一个容器,外部的知识可以通过灌输注入。

机械论还强调外部环境、外部刺激对认得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对刺激的反应量,如反应次数、反应速度、加工容量不断增加,并不涉及质的变化。 2.机体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机体论认为人的本质是活动的、有组织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反映在儿童心理的问题上,则认为儿童能在活动中主动地根据经验建构知识。

机体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不仅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就是指心理的机构和组织发生了变化。 3.什么是遗传决定论?

答:发展理论中认为遗传是主导心理发展的内容动力。 4.什么是环境决定论?

答:认为环境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教育条件造就不同的儿童。离开了环境的作用,就谈不上儿童心理的发展。

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

第二节 成熟学说

一、名词解释

1.成熟学说:强调基本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 2.准备状态 二、填空

1.格塞尔认为, 基因 的成熟顺序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成熟学说认为,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成熟 。 3.成熟学说认为,学习的最终效果,取决于 成熟 。

4.发展具有方向性,即 由上而下 、 由中心向边缘 、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 发展。 5.婴儿出生时带有 天然进度表 ,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成果。 6.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就是说,在孩子尚未成熟时,要 耐心等待 。 三、选择

1.格塞尔认为,儿童的成熟是由( )决定的。

25 / 2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