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全)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20:34: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其他散文。

第一章 汉代乐府民歌

教学目的:掌握汉乐府艺术精神 学时分配:5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关于乐府及乐府诗

“乐府”涵义的演变。汉代乐府机关的设立和任务,汉代乐府民歌的采集、整理、流传。《乐府诗集》的分类和对民歌的保存。

第二节 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社会生活的实录:百姓的痛苦,爱情婚姻悲剧,市民的不满与反抗。 (二)人生问题的探索:生死问题的思考,人生价值的探索。

第三节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一)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 (二)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的独白。 (三)形式比较自由。 (四)语言质朴、简炼。 (五)用对话来塑造任人物。

第四节 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精神。 (二)新诗形式。 (三)艺术技巧。

(四)叙事艺术以及杂言体的形式。

第五节 作品选讲

重点分析《东门行》、和《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战城南》、《上邪》、《有所思》 略讲《平陵东》、《妇病行》、《古歌》、《悲歌》、、《上山采蘼芫》《陌上桑》等。

第二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与《古诗十九首》

教学目的:了解五言诗的发展 学时分配:4学时

26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歌谣。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东汉末年五言诗艺术进入了黄金时代。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时代。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文人的感伤与困惑,文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典故入诗,情与理的结合。 (四)《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及影响。 (五)作品选讲:

重点分析《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

略读辛延年的《羽林郎》。

第三章 汉代的辞赋

教学目的:了解汉赋的体式及文精神 学时分配:3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关于汉赋

(一)赋的起源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赋和诗经、楚辞的关系。 (二)汉赋的发展变化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骚体赋、新体赋、抒情小赋。 汉赋的发展变代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三)汉赋的特征及其影响

内容贫乏,文词繁琐,极尽铺张扬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是大赋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作品选读

重点介绍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赵壹的《刺世嫉邪赋》为例,比较说明汉代大赋和抒情小赋有何不同之处。如何正确评价汉赋?

27

第四章 汉代的政论文

教学目的:了解汉代政论文的特征 学时分配:1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汉代政论文概说发 第二节 贾谊和晁错的政论文。

简析贾谊的《过秦论》(上)

第五章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教学目的:掌握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汉书》传记文学的特征。 学时分配:7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司马迁绍出游和“李陵事件”及《史记》的写作过程。 重点介绍出游和“李陵事件”及《史记》的写作过程。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一)在一定程序上反映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某些真实情况。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揭露鞭挞了最高统治者的凶残暴虐、贪婪狡诈和庸俗无赖。 (三)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层人物的优良品德予以热情讴歌。 (四)在一定程序上否认天命,同时也强调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能抓住带本质意义的典型重大历史事件,选取这些事件,写出人物在当时的作用,也表现了人物性格。

(二)善于运用“互见法”。 (三)善于通过琐事来刻划人物。

(四)善于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 (五)精粹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雕塑感。

第四节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史记》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28

鲁迅先生盛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对古代诗歌,尤其是戏剧、小说、散文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第五节 作品选讲

重点分析《李将军列传》、《魏其武安候列传》

选读《陈涉世家》、《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刺客列传》、等作品。

第六节 班固与《汉书》

(一)班固生平和《汉书》的创作。

(二)选读《苏武传》、《李夫人传》、《霍光传》。

两汉文学参考书目:

郭茂倩《乐府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费振刚《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文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中华书局 姜书阁 《汉赋通义》 齐鲁书社 曹道衡 《汉魏六朝辞赋》 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积高 《赋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曹明纲 《赋学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聂石樵 《司马迁论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可永雪 《史论文学成就论稿》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韩兆琦 《史记通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 直 《汉书新证》 天津人民出版社 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闻一多 《乐府诗笺》 三联书店 马茂元 《古诗十九首新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9

王运熙 《乐府诗述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根泽 《乐府文学史》 东方出版社 王洲明 《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三编 魏晋六朝文学

学时: 34学时

概 述 (一) 社会历史概况,思潮与文学.

魏、蜀、吴三国鼎立,司马迁建立西晋。十六国混战东晋。南朝和北朝。杨坚建立隋朝。南北朝复归统一。魏晋玄学与文学.佛教与佛经翻译与文学.

(二)文学概况

建安文坛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正始文坛的阮籍、嵇康基本继承了“建安精神”。 两晋诗坛的形式主义词风。

陶渊明的“田园诗”开辟了一代诗风。 鲍照和 七言诗的确立。 新体诗的产生。

南北朝乐府民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庾信 。

汉赋之后,这一时期辞赋有新的发展。 骈文的盛行

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轶闻锁事小说的产生。 文学批评的空前繁荣。

第一章 建安文学

教学目的;掌握建安文学的特征,体会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精神。 学时分配:5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关于建安文学

介绍建安文学的盛况,建安文学的特点,建安文学兴盛的原因,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3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