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6 21:14: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选择题
1.某二倍体生物的基因H中替换了一个碱基对后变成了基因h,导致其控制的性状也发生改变,该变异( )
A.基因H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形成的基因h与基因H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C.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基因H的长度较基因h长 D.导致基因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发生改变
解析:选B 基因H的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生物体发生了基因突变,所形成的基因h与基因H是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因此同一个配子中只有等位基因其中之一,B正确;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能观察到基因的长短,C错误;基因中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比值始终为1,D错误。
2.(2019届高三·山东联考)青蒿合成的青蒿素能应用于疟疾的治疗,为使青蒿合成更多的青蒿素,科研人员将二倍体青蒿(2n=18)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其成为三倍体植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倍体青蒿的遗传物质中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B.三倍体青蒿体细胞中最多有6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青蒿一般不能通过受精卵产生后代 D.三倍体青蒿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解析:选A 青蒿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中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三倍体青蒿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6个染色体组,B正确;三倍体青蒿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一般不能通过受精卵产生后代,C正确;三倍体青蒿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3.(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解析:选A 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在没有受到破坏的情况下,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4.油菜物种甲(2n=38)光合作用能力强,物种乙(2n=20)产油率高。下列有关培育光合能力强、产油率高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X射线等处理少数甲植株,不可能获得所需植株
1
B.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则F1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C.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则F1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是29条 D.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植株一般可育
解析:选D 用X射线等处理少数甲植株,可能会引起其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但基因突变的概率低,且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虽可获得所需植株,但可能性非常低,A错误;甲、乙植株都是二倍体,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则F1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F1的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29条,但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58条,C错误;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正常配对,所以得到的植株一般可育,D正确。
5.(2018·桂林、贺州模拟)一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组成为XYY的男子,其父母表现型正常。假如所有人的有丝分裂正常,且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由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
B.与异常精细胞同时形成的其他精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一般为X、X、O(不含性染色体) C.若该男性患者可育,则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精子的概率为50% D.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