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6:27: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科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设计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出班级 累计 节 课题 第一课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课 时 目 标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准 备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
个性化批注 教科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设计
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 (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 (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 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科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设计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出班级 累计 节 课题 第二课 蚕的生长变化 科学概念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课 时 目 标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准 备 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个性化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