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6 5:4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节选自《祝福》)

7. 选文第一段中连用三个“如此”,其含义是什么?

8. 从对祥林嫂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9. 有人说作者在设置人物的时候,“四叔”是“有‘四书’之名,亦有‘反四书’之实”,结合语段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含义是:强调鲁镇环境的闭塞、守旧,点明了封建迷信在农村的流毒之久,影响之深;封建礼教、封建等级观念十分严重。

8. 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效果:表明祥林嫂已到了流落街头,沦为乞丐的地步了。暗示她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之中,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精神已完全麻木了。

9. 我认为“四叔”是“有‘四书’之名,亦有‘反四书’之实”。他其实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表面上信奉孔孟之道,受理学影响很深,实际上在对待祥林嫂的问题上冷酷无情,最后剥夺了她劳动和生存的权力,迫使祥林嫂走上绝路。总之,“四叔”是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却又守旧、反动、冷酷、自私。

(二)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耳根的清静 王开岭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其实,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

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

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它永远露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但,耳朵总要反抗点什么。它的反抗即生病:失眠、憔悴、抑郁……科学家做一研究:观察马路两岸的树,噪音污染越重,树越无精打彩,枝头耷拉,叶子萎靡,俨然一个惊恐的孩子。和人一样,树是有情绪的,是长耳朵的。

为抚慰可怜的耳朵,我淘过一张CD,叫《阿尔卑斯山林》,采的是纯粹的自然之声:晨曲、溪流、雀啾、疾风、松涛……买回家的那个下午,我急急关好门窗,打开音响,一个人浸泡到傍晚。那个下午,耳朵在逃窜,我携它一起私奔,向着遥远的阿尔卑斯。弥漫山林的,无论什么动静,都是“静”。久违的静,亘古的静,伟大的静。

此后,我多了个习惯,每逢机会,便录下大自然的天籁:秋草虫鸣、夏夜蛙唱、南归雁声、风歇雨骤、曙光里的雀欢、树叶行走的沙沙……我在储粮,以备饥荒。

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

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惟独冷遇了耳朵。

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选自《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有删改)

10. 赏析文中划线句。

11. 作者说:“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你如何理解这种“饿”的? 12.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 【答案】10. 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生动的表达耳朵被动的接纳各种声音;为下文写耳朵最喜欢的声音是“寂静”和“音乐”做铺垫。

11. 因为城里只能听见各种喧嚣的声音,机器发出的刺耳的声音;而耳朵最喜欢的声音是“寂静”,是大自然的声音;这在城里是很难听到的,所以说“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12. 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古人有耳福,能听到寂静的声音,与今人只能听到喧嚣的声音进行对比,表达对古人的羡慕,对现在社会喧嚣环境的惋惜和不满;将嘴巴、眼睛的有福与耳朵被虐作对比,表达对耳朵遭受冷遇的同情。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1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B.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祖父:祖辈和父辈 ..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自从 .D.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却:退却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 ..B.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 ..

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 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 下列对课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长于析理,表达的是个人对人、事、文章等的看法。“论”可以分为政论和史论。

B. 选文第二段以史实为据,回顾了六国灭亡的进程,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具体论证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

C. “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三国贿赂秦国的频繁,“五城”“十城”都是虚指,说明贿赂秦国的土地越来越多。

D. 本文行文纵横恣肆,善用对比,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气势逼人,富有表现力。 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答案】13. B 14. C 15. B

16. (1)(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2)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

参考译文: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