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0:57: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 医 诊 断 学(72学时) 主讲:熊丽辉
【含义】:少神是正气不足的表现。 【表现】: 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心之精气不足); 两目乏神,动作迟缓(肝肾精气不足); 少气懒言,肌肉松弛,倦怠乏力(肺脾精气不足); 【临床意义】: 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轻病或重病恢复期,或体质较弱)。 4.假神 【含义】:危重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现象,是临终的预兆。 【表现】: 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 精神萎靡, 精神转佳,?两目晦暗 目光转亮,?神昏不语 突 然 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毫无食欲 欲进饮食,?面色晦暗无华 两颧泛红如妆,?【临床意义】: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离绝之候)。古人称之为“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 《医宗金鉴》:“病情危重反精神,欲食多言想亲人,回光复明残灯照,危在旦夕死来临”。 5.神乱 【含义】:精神错乱或神志失常,即精神性疾病。 【表现及意义】: (1)焦虑恐惧:指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一室的症状。 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见于卑惵、脏燥之人。 (2)狂病:表现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 暴怒气郁化火,煎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 以狂躁妄动为特点,有痰有火,属于阳证 (3)癫病: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 29
中 医 诊 断 学(72学时) 主讲:熊丽辉
痰蒙心神,以淡漠痴呆为特征,有痰无火,属于阴证
(4)痫病: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脏气失调,肝风挟痰上逆,阻闭清窍。
《医宗金鉴》:“经言癫狂本一病,狂乃阳邪癫是阴。癫疾始发意不乐,甚则神痴语不伦。狂怒凶狂多不卧,目直骂詈不识亲。痫发吐涎昏噤倒,抽搐省后若平人”
邪盛神乱而失神与神乱的区别: (四)望神的注意事项:
h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快速、准确地判断; h做到神形合参; h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 h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二、望色
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1.色、泽的意义与关系
(1)皮肤的颜色:是色调的变化。通过皮肤络脉的血液充盈情况及肤色形成,主要反映血液盛衰和气血运行情况,属血、属阴。
(2)皮肤的光泽:是明度的变化。荣润或枯槁。主要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属气、属阳,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四诊抉微 》:“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望诊遵经》:“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泽比色更为重要。
2.望面色的诊断意义
(1)面色是脏腑气血之外华。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同孔)窍”。
(2)面部血脉丰富,皮肤外露,易于观察,因此望色重在观察面部。 3.面部分候脏腑
30
中 医 诊 断 学(72学时) 主讲:熊丽辉
古代医家根据“司外揣内”的原理,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面部气色分侯脏腑。
(1)《灵枢· 五色》?(2)《素问· 刺热》 (二)常色与病色 望色应注意区别常色与病色 1.常色
[含义]: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 [特点]:明润、含蓄。
h明润: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h含蓄: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分类]:
(1)主色(正色):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由于种族禀赋的原因,主色也有偏赤、白、红等不同。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五脏之色,随五行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 我国人民的主色特点: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2)客色: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特别是面色),称为客色。?
特点:明润含蓄,暂时的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人体面色还可因情绪变化、饮酒、运动而改变,不是病色应注意区别。
2.病色
[含义]: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 [特点]:晦暗、暴露
h晦暗:皮肤枯槁发暗而缺少光泽(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 h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 [分类]:
(1)善色: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尚有光泽,为“气至”,说明胃气尚存,是新病、
31
中 医 诊 断 学(72学时) 主讲:熊丽辉
轻病、阳证,预后较好;
(2)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说明胃气不能上荣于面,为“气不至”,是久病、重病、阴证,预后较差;
(三)五色主病 1.赤色
[所主病证]:热证(或戴阳证)
[病机]: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络脉扩张,气血充盈,或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
[具体表现]:
满面通红——实热证,里热亢盛; 午后两颧潮红娇嫩——虚热证,阴虚火旺;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时泛红如妆,游移不定——戴阳证; 2.白色
[所主病证]: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 [病机]:气虚血少或阳虚寒盛→气血不荣于面 [具体表现]:
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血虚证或失血; 恍白或恍白虚浮——阳虚或阳虚水泛; 突然发生面色苍白——亡阳、气血暴脱; 苍白日久——阴寒内盛,寒邪凝滞; 3.黄色
[所主病证]:脾虚、湿证。
[病机]:脾虚气血不充或湿证气血受困,不能上荣。 [具体表现]:
萎黄(淡黄、枯槁无光)——脾胃气虚; 黄胖(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黄疸(面目一身俱黄):
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熏蒸); 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郁阻);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