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3:44: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成5组:x<60,60≤x<70,70≤x<80,80≤x<90,90≤x≤100):
A、B两班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学生人数)
2522
20
15A13
B10 987 553 210
x<6060≤x<7070≤x<8080≤x<9090≤x≤100成绩/分
②A、B两班学生测试成绩在80≤x<90这一组的数据如下:
A 班: 80 80 82 83 85 85 86 87 87 87 88 89 89
B班: 80 80 81 81 82 82 83 84 84 85 85 86 86 86 87 87 87 87
87 88 88 89
③A、B两班学生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 A班 B班 平均数 80.6 80.8 中位数 m n 方差 96.9 153.3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数学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写出表中m、n的值;
(3)请你对比分析A、B两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
6
25.如图,在半圆弧AB中,直径AB?6cm,点
M是AB上一点,MB?2cm,P为AB上一动
点,PC?AB交AB于点C,连接AC和CM,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cm,A、C两点间的距离为y1cm,C、M两点间的距离为y2cm.
ACPOMB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函数y1、y2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y1,y2与x的几组对应值;
x/cm y1/cm y2/cm 0 0 4 1 2.45 3.74 2 3.46 3.46 3 3.16 4 4.90 2.83 5 5.48 2.45 6 6 2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1),(x,y2),并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
y/cm654321O123456x/cmy2
(3) 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①当AC?CM时,线段AP的取值范围是 ; ②当?AMC是等腰三角形时,线段AP的长约为 .
7
2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 y?mx?2mx?3(m?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
,与y轴交于点C,该抛物线的顶点D的纵坐标是?4. A在点B左侧)
(1)求点A、B的坐标;
(2)设直线l与直线AC关于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求直线l的表达式;
(3)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与抛物线交于点M(x1,y1)、N(x2,y2),与直线l交于点P(x3,y3).
若x1?x3?x2,结合函数图象,求x1?x2?x3的取值范围.
y54321-5-4-3-2-1O-1-2-3-4-512345x27.已知:在?ABC中,?BAC?90?,AB=AC.
(1) 如图1,将线段A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D,连结CD、BD,?BAC的平分线交BD于点E,连结CE. ① 求证:?AED??CED;
② 用等式表示线段AE、CE、BD之间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结果); (2) 在图2中,若将线段A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D,连结CD、BD,?BAC 的平分线交BD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CE.请补全图形,并用等式表示线段AE、CE、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DAEABCBC图1
图2
28.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任意两点M (x1,y1),N (x2,y2),给出如下定义:
8
点M与点N的“折线距离”为:d(M,N)?x1?x2?y1?y2.
例如:若点M (-1,1),点N (2,-2),则点M与点N的“折线距离”为:
d(M,N)??1?2?1?(?2)?3?3?6.
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 (1) 已知点P (3,- 2) .
① 若点A (-2,-1),则d (P,A)= ; ② 若点B(b, 2),且d (P,B)=5,则b= ; ③ 已知点C(m , n)是直线y??x上的一个动点,且d (P,C)<3 ,求m的取值范围.
(2) ⊙F的半径为1,圆心F的坐标为(0,t),若⊙F上存在点E,使d (E,O)=2,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y54321-5-4-3-2-1O-1-2-3-4-512345x-5-4-3-2-1y54321O-1-2-3-4-512345x
9
顺义区2019届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
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题号 答案 1 D 2 B 3 C 4 B 5 A 6 B 7 D 8 A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题号 答案 9 10 2 11 6 12 13 1984、2006; 2004—2017年 14 15 2 16 x?2 a??3 b??1 (不唯一) 5? 423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26题,每小题6分,第27、28题,每小题7分)
17. 计算:18?4cos45??()?2?1?3.
解:原式
120?32?4?2?4?1…………………………………………………………………4分
2?2+3 …………………………………………………………………………………5分
2x+1)?x?5①?(?18. 解不等式组?x?7,并写出它的整数解.
?x?3②?3?解:解不等式①得x?3, ………………………………………………………2分
解不等式②得x??1, ……………………………………………………3分 ∴此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3,…………………………………………4分 ∴此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是0,1,2. ………………………………………5分 19. 解:(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E
A
F
C GB
D
……………………………………………………………2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