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1:3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义”,观点明确。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求得大义。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

十七、曹刿论战 《左传》

题组训练1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必以情 览物之情 ..

C.小惠未徧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D.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解析:A.类/通“嘱”;B.实情/感情;C.恩惠;D.进攻/砍伐。)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登轼而望之 学而不思则罔 ..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C.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 ..D.乃入见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解析: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介词,在/比;C.介词,凭、靠/介词,来;D.于是,就。)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当权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

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来判断。

题组训练2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香远益清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必以信 小信未孚 ..

(解析:A.谋划;B.长远/远播;C.虚报/益处;D.实情/信用。)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可以一战 咨臣以当世之事 ..B.肉食者谋之 则汉室之隆 ..C.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 ..D.其乡人曰 其如土石何 ..

(解析:A.介词,凭借/介词,用,拿;B.代词,代指这件事/结构助词,的;C.介词,在;D.代词,代指曹刿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2017·重庆A卷)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曹刿与乡下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②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祥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

气就衰竭了。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十八、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题组训练1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期年之后 陈太丘与友期 ..C.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 ..D.时时而间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解析:A.长,这里指身高/修建;B.满/约定;C.早晨;D.间或、偶然/夹杂。)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其真无马邪 ..C.燕、赵、韩、魏闻之 何陋之有 ..D.欲有求于我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

(解析:A.即使;B.代词,他的/句首语气词,表反问,难道;C.代词,代指这件事/宾语前置的标志;D.向/比。)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廷门庭若市。

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三人在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题组训练2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今齐地方千里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王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D.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

(解析:A.确实;B.古代称面积的用语/刚;C.好/擅长;D.间或,偶然/参与。)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吾与徐公孰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乃下令 乃不知有汉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听茶声然 ..

(解析:A.介词,跟、和/通“欤”,语气词;B.即使;C.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介词,比/副词,像、好像。)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更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时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十九、愚公移山 《列子》

题组训练1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面山而居 不可久居 ..B.吾与汝毕力平险 众妙毕备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寒暑易节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解析:A.居住/停留;B.竭尽/全,都;C.愁/使……苦;D.交换。)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年且九十 不义而富且贵 ..B.且焉置土 始一反焉 ..C.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解析:A.将近/连词,而且,并且;B.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无实义;C.……的样子/对;D.介词,凭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