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30 17:27: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一)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由图可知,夏王朝实行( )

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2.张载指出:“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这表明( ) A.士族门阀制度初步形成 B.宗法概念扩至国家政权 C.宗族制度威胁中央集权 D.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3.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4.“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所示。其中“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寓意春种;“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寓意夏长;“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寓意秋收;“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寓意冬藏。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的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的根源

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6.汉朝初年,察举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时,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和通晓法

第- 1 -页 共3页

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

A.改变了选拔的方式 B.修改了选拔的标准 C.规范了选拔的范围 D.提高了选拔的标准

7.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C.弥补生产资料不足

D.打击商人敛财致富的行为 8.《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轻便),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

A.统治利益 B.商业生产能力 C.社会制度 D.争霸需求 9.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一致的是( ) A.“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C.“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D.“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11.《孟子·尽心》中提道:“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 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 12.董仲舒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由此可见( )

A.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B.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学说奠基 C.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 D.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儒家正统思想 二、非选择题

13.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吏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

第- 2 -页 共3页

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主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较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指出成型的中国传统文明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第- 3 -页 共3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