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7:32: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地质学 掌握地质作用
(
成、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所产生的地质作用。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日月引力、地球重力能等。
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
2、剥蚀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按力的作用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3、搬运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
距离搬运到达沉积区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的类型有拖拽搬运、悬浮搬运、溶解搬运。
4、沉积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沉积作用的类型有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
作用、生物沉积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
地质作用。 1、岩浆岩作用
2、变质岩作用
3、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二、矿物学与岩石学
1、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 .
.
2、矿物的物理性质 ①颜色与条痕 ②透明度与光泽 ③硬度 ④解理与断口 ⑤密度 ⑥弹性、挠性、延展性等。 3、矿物的分类
进行分类。
化及氢氧化矿物 ⑤含氧类矿物。
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产物。
1、岩浆岩及分类 岩浆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作用是指炽热的岩浆沿地壳软弱破
岩
浆岩分类通常是从岩浆的成分和冷凝固结成岩环境两方面考虑。 岩浆岩分类按岩浆岩SiO2的含量分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岩浆岩分类按岩浆冷凝环境分成侵入岩和喷出岩。
2、变质岩及分类 原先生成的岩浆岩和沉积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①区域变质岩类 ②热接触变质岩类 ③接触交代变质岩类 ④动力变质岩类 ⑤气液变质岩类 ⑥冲击变质岩类。
3、沉积岩及分类 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沉积岩按成因被分
三、地层学
1、掌握地层定义
积作用以及岩浆喷出活动形成的地层总称。 2、熟悉地层划分
按岩石
界、系、统、阶
1、掌握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期
2、熟悉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
②奥陶纪
③志留纪 ④泥盆纪 ⑤石炭纪 ⑥二叠纪
四、构造地质
1、掌握产状的定义及描述要素 的基础。
地球化学分
②硫化及其类似矿物 ③卤化矿物 ④氧
. .
.
2、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的相互错叠关系。 地
②平行不整合接触 ③角度不整合接触 ④侵入
接触 ⑤断层接触
1、掌握褶皱的定义 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2、掌握褶皱的要素 3、掌握褶皱的基本形态
向
4、熟悉研究褶皱的意义
要意义。
1、掌握断裂构造及断层定义 岩石在破裂变形阶段产生的构造称为断裂构造。 断层是一种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2、掌握断层的几何三要素 定。
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 3、掌握断层的基本类型 层
②逆断层 ③平移断
②地堑与地垒 ③叠瓦构造 按断层与所在岩
②倾向断层 ③斜向断层 ④顺层断层
③
成发育过
①
4、了解同沉积断层及其特点
②
④ 上盘常出现反牵引现象。
5、熟悉研究断层的方法和意义 ①区域性断层不仅控制和影响区域地质构造的结构和
②某些中小型要影响。 ③活动性断层更直接影响水工建筑和地震活动。
基本观点
我过地处环太平洋
. .
.
第二部分 矿床学
一、掌握有关矿床学的基本概念 1
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地质体。
2
矿体是由矿石组成的
用品位来确定矿体。 3
或化合物。 4
二、了解有关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
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称为成矿作用。 ① 元素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分布量
元素
分布量会影响各类元素成矿几率的高低。 元素分布量会影响到工业品位要求的高低。 元素分布量还影响到形成矿床时元素所需富集倍数的大小。 元素分布量还影响到划分矿床规模的标准。 元素分布量还影响到形成矿床的过程。
② 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 元素富集成矿的可能性并不完全取决于元素在地壳中
③ 成矿体系的物理化学条件 这是影响成矿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行为的外在因素。
成矿作用按作用性质和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
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 .
.
变质成矿作
变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矿作用或使原有矿床发生变质改造的作用。 三、了解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矿床成因分类是依据矿床所具有的成矿特征来确定它们的成因归
属。 ①岩浆矿床 ②伟晶岩矿床 ③气化热液矿床 ④接触交代矿床 ⑤热液矿床 ⑥风化矿床 ⑦沉积矿床 ⑧油气矿床 ⑨变质矿床
1
2
属同生矿床。
34
5
有用组分富集达到工业要求而形成的矿床。 伟晶岩矿床一般特征
1
2
常见的金属矿物和宝石矿物。
34 5
700
950℃之间形成。
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