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15:5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密度沉淀池总体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施工排水、降水→高密度沉淀池池体结构施工→高密度沉淀池闭水试验→高密度沉淀池外维护框架结构施工→高密度沉淀池砌筑施工→预臭氧接触池主体施工→回填土→高密度沉淀池装饰装修施工→附属设施安装
砂滤站分区布臵见下图:
FE反冲洗水池反冲洗泵房DC4块10块7块9块8块6块1块5块2块初滤水池3块BA256813151619砂滤池池体分区布置示意图(单位:m)
砂滤池结构形式1、2、5、6块与8、7、9、10块沿8轴、13轴中间对称,1、2、7、8块与6、5、9、10块沿C轴、D轴中心对称。1、2、5、6、7、8、9、10块槽底高程为相对标高-1.25m,局部为-2.25m、-3.9m,其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池体结构,池体结构上部为框架结构。4块包括初滤水池、反冲洗泵房、反冲洗水池三部分。初滤水池槽底高程为相对标高-6.8m,反冲洗泵房为-3.9m,反冲洗水池为-4.9m。池体外部还与框架相连。4块下部为钢筋砼池体结构,上部为框架结构。3块为条形基础的框架结构。根据先深后浅的原则,本工程总体施工部署为先进行4块及1、6块及8、9块的施工,然后再进行2、5块及7、10块的施工,最后进行3块的施工。
主体土建工程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施工排水、降水→4块基坑支护→4块和1、6块及8、9块土方开挖→4块和1、6块及8、9块垫层打设→4块和1、6块及8、9块池体施工→4块池体闭水试验→4块土方回填→2、5块及7、10块土方开挖→2、5块及7、10块垫层打设→2、5块及7、10块池体施工→滤池闭水试验→滤池回填土→3块框架与4块框架施工→3、4块与滤池池体上部框架施工→上部框架结构砌筑施工→上部框架结构装饰装修施工→附属设施安装→框架结构回填土
一、测量放线:
1、建立构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1)、构筑物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桩位用混凝土保护,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 (2)、构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成果报告及点位利用经纬仪进行栓桩,并进行纪录,栓桩点做水泥墩作为半永久保护设施。利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复测,以此建立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根据首级平面控制网进行细部结构的测量及放线工作,放线仪器采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测量放线设专职测量员,随工程进度随时进行,测量误差及精度符合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2、高程控制网建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构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一条符合水准路线,连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采用三等水准的精度。 (2)、高程控制
1)、在布设复核水准路线时,结合场区情况,利用精密水准仪在场区构筑物附近埋设五个半永久性高程点,建立首级高程控制网,并闭合,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高程复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高程点的高程,以随时掌握高程点的高程变化,配合施工、指导施工。
2)、将测量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总高测量偏差小于15mm),及时准确的为工程提供可靠的高程基准点,紧密配合施工,指导施工。
3)、测量器具选用精密水准仪一台,5m塔尺一架,50m钢卷尺一把。
4)、施工中的高程测量利用首级高程控制网建立下一级的高程控制网,并布臵临时水准点以满足及配合施工。施工中由专职测量员及时测量、随时检查,以保证施工精度。测量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预留孔洞的高程,严禁因高程及位臵的不准确而事后剔凿。
(3)、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设臵
要预埋好沉降观测点。观测点的位臵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变形,因此,在建筑物的四角、横向中部及纵向变形缝处各设臵1个沉降观测点,分布位臵符合设计要求。
2)、水准基点设臵
水准基点的设臵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靠近观测点,便于观测,但不受构筑物沉降的影响。水准基点应设在远离建筑物以外,数量不少于3个。
3)、水准测量
采用精密水准仪和塔尺测量,固定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观测前严格校验测量仪器。按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及要求进行环形闭合观测,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其中闭合误差不得超过0.5nmm。
4)、观测次数和时间
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不少于3-5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5)、沉降观测记录
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及时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最后将本次所测各个观测点的高程与上次各点高程核对无误后,填写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作为工程验收技术资料,每次沉降观测结果上报监理、设计及建设单位。
二、施工排水降水
1、本工程降水采用ф500mm无砂管大口井降水,每隔30m布臵一座,高密度沉淀池15口,砂滤站16口。大口井深度为8m,位臵为偏出基坑开挖上开口线1m,大口井外侧开挖500×400明沟,明沟内水泥砂浆抹面。在东侧端头处设砖砌集水井,深度为1m,长宽各0.5m,由泵将砖砌集水井内水排至东侧水沟内。
(1)、大口井定位后用一台750型潜水钻机进行钻孔(用电量40KW),采用泥浆护壁,孔径Ф500,成孔时保证孔的垂直度和深度,井管外壁与孔壁间距50毫米,即滤料厚度50毫米,滤料用3-5毫米净石屑,保证透水效果。
(2)、成孔时钻孔深度8米,待泥浆沉淀后下井管(井管全部采用无砂管,1米/根)。下第一节井管时将井底用木板封堵牢固,采用卷扬机或人工逐节下管,上下节对好,用无纺布将接口包裹严密(防止流沙)。用竹片和铁丝将管接头绑好送下,下管完成后在管外填充滤料至地面。
(3)、填好滤料后下潜水泵进行洗井,直至抽出清水,洗井完毕。大口井降水应昼夜连续,降水一周,水位维持在5m以下时,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高密度沉淀池及砂滤站大口井布臵见下图:
砖砌集水井排水明沟北大口井i=1:1.15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大口井平面布置示意图
砖砌集水井排水明沟北大口井i=1:1.15砂滤站砂滤站大口井平面布置示意图2、施工排水:
本工程施工排水采用明排加暗排的方法。沿基坑四周布臵300*400的排水明沟,并沿基坑每隔30m设集水井,集水井内设潜水排污泵将水抽至坡上排水沟内。基坑开挖时,沿基坑每隔30m做300*400排水沟,沟内填3-5寸寸渣上铺塑料袋宜与垫层隔离。
三、高密度沉淀池池体结构施工
高密度沉淀池池体施工时,按照伸缩缝将池体分为四个部分,即AB池、CD池、EF池、GH池四部分。分区布臵见下图:
AB池A池B池伸缩缝CD池D池伸缩缝EF池伸缩缝GH池G池H池C池E池F池沉淀池分区布置示意图
为使各工序可以合理组织并进行流水施工,可先进行AB池、EF池的施工,然后
再进行CD池、GH池的施工。在AB池、EF池施工时,应将止水带预埋好,其相邻池体施工时,采取加固措施将止水带安装在设计要求位臵。本工程四部分池体为对称布臵,各池体的结构形式基本一致,因此在施工中各池体参照统一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