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2:24: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答: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它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立法权、法律提案权、授权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经济管理权、社会管理权、外交管理权等。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答: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权力。
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P76
答: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在现代社会中,政党常常履行着某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利益集团的特定要求转变为一般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1)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包括党对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2)党还确立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3)为了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党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
76、公共政策核心的能力的涵义与内容?P38 答:公共政策核心的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内容:⑴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⑵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⑶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⑷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⑸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80.试分析在确定决策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1)目标具体明确。公平地分配社会利益是公共决策的出发点。实现公平的前提是要解决好目标的需要与可能,否则目标就不能明确,也不合理。目标的先进合理性表现在既要高于现实水平,又要有一定难度。目标越具体,越便于理解和认识,从而也便于执行和检查。具体明确的决策目标对于公共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2)目标有效协调。公共决策目标的协调,是要强调它们之间的一致性。为实现目标的组合与协调,必须巩固多目标间的同向性,减少它们之间的异向性。
(3)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可操作性是决策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前提。决策目标的可操作性主要来源于这样几方面的限制:①实现目标直接所需的各种资源状况。②目标实现的环境状况。③目标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和目标标值自身的弹性状况。
(4)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公共决策的目标是一个系统,除了有总体目标外,还有多个子目标。在由总体目标到具体目标组成的分层目标结构中,实现上一级目标的手段,往往是下一级的目标,或者说下一级目标是上一级目标的手段。
77、利益分配的动态性?P4
答: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⑴利益选择;所制定的公共政策,都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政府要选择那些殖民地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利益作为分配对象。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政府首先是选择利益,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最大利益相一致的方面。⑵利益综合;政府在向社会各成员分配利益时,除了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与政府的自身利益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政府必须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或简称为“利益综合”。利益是多元化的,因此政策既要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又要兼顾保护少数人的合法利益。政策的作用,是要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排除那些消极因素,把各种利益矛盾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中,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⑶利益分配;公共政策本身并不是资源,但政策实施后却可以保证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政策起到了向社会有关成员分配利益的功能。分配利益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⑷利益落实;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
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78.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 (1)视政策对象——公共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82.在现阶段,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对公共机构自利性的克服与自我约束。 (2)对顾客取向和结果取向的强调。 (3)对公众参与的推崇。 (4)对开放观念的认同。
79.论述为什么要提升政策主体能力?
答:提升政策主体的能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公共管理的进程。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政府能力的提升。公共政策的功能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大小、强弱则决定了公共政策功能的实现程度。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复杂化对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最迫切的现实需要。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不足方面: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共的观念和行为。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③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81.试分析集体思维的优势和缺陷?
答:政策制定是决策者通过思维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保证政策的合理、科学,就必须充分肯定集体思维的作用。运用集体思维才是保证政策目标准确、方案正确的重要途径。 集体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1)集体
思维可能保证理论与知识的完整性。(2)集体思维可以让不同群体的利益得以充分表达。(3)集体思维可以避免个人决断中的片面性与主观性。 集体思维缺陷:(1)认为集体思维一定正确,做出的决定必定无懈可击。(2)集体面对的决策前提是既定的,个人不必要对它进行重新考虑。(3)集体内的成员都是公正的,集体具有一贯的道德水准。(4)与本集体相对立的一方总是软弱的、无道理的。(5)每一个集体成员要对集体忠诚,不能有不同见解。(6)凡是出现偏离集体共识的见解,必须加以抵制。(7)每个成员都要保卫集体,反对不同意见。
正因为集体思维也有其缺陷,我们同样不能迷信集体理性。因此,在政策制定中,既要充分发挥个人思维的积极性,提倡和发展政策论辩,鼓励不同见解和观点的交锋、竞争,又要在充分重视集体思维和集体理性的同时,科学地看待集体思维中可能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