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2 14:09: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眼科学基础
1.成年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
2.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3.角膜组织学上从外向内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其中可再生的有:上皮细胞层,后弹力层。
4.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眼外肌附着处最薄,视神经周围最厚。
5.脉络膜由3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学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 6.瞳孔:虹膜的中央有1个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7.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乃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成为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 8.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9.眼睑从外向内分为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10.结膜分为三部分: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11.每只眼有6条眼外肌,4条眼直肌和2条斜肌。 12.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方→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
第四章 眼睑病
1.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手术治疗: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 2.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
治疗:①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②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③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 3. 溃疡性睑缘炎大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眦部睑缘炎多数由因莫-阿双杆菌感染引起,特效药为0.25%-0.5%硫酸锌滴眼剂。
4.病毒性睑皮炎主要有两种: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的单纯疱疹病毒睑皮炎;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5.眼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基底细胞癌。
6.睑内翻可分为3类: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
第五章 泪器病
1.泪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分为 泪液分泌部 、泪液排出部。分泌部: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等;排出部: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2.泪溢:由排出受阻引起的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成为泪溢。 流泪:泪液分泌过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成为流泪。
3.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用检查方法:染料实验、泪道冲洗术、泪道探通术。其中泪道冲洗术采用钝园针头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及阻塞部位。
第六章 眼表疾病-----第七章 结膜病
泪膜从外向内可分为: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1.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由奈瑟菌属细菌(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选) 2. 沙眼的概念和并发症: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1
晚期的并发症有: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等。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3.俗称的“红眼病”为哪一种结膜炎? 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选) 4.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的区别 部位 病种 颜色 0.1%肾上腺素 起源 并发症 血管移动 越靠穹窿越明显 结膜病 鲜红 充血消失 结膜血管 粘性/脓性分泌物 可推动 越靠角膜缘越明显 角膜、睫状体炎等 深红 充血不消失 角膜缘血管 角膜混浊 不可推动 5.睑裂斑:是睑裂区角巩膜缘连接处水平性的、三角形或椭圆形、隆起的、灰黄色的球结膜结节。 6. . 翼状胬肉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