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同步练习题:22《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9 23:33: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同步练习题:22《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B.池非不深也(水池) .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池非不深也 .B. 兵革非不坚利也 .C. 委而去之 .D. 三里之城 .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可汗大点兵 .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

3.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译文:方圆三里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 译文: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孟子》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C.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名句默写。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1 / 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同步练习题:22《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 ,亲戚畔之。

(3)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 , 。 (4)日本右翼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 , 。 6.填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文章的中心论点

是: 。 全文主要阐述了孟子 的政治主张。 课内精读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池非不深也 .(2)委而去之 . (3)故君子有不战 .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天下之所顺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委而去之 .C.寡助之至 .D.天下顺之 .

太丘舍去 .过中不至 .三里之城 .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0.文中作者从作战入手,举了两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出,战争要取得胜利的因素有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 / 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同步练习题:22《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兵革非不坚利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民信之矣 .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 / 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同步练习题:22《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15.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16.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A.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希望你时时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4 / 6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同步练习题:22《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析] B “池”的意思是护城河。

2.[解析] C C项中的“委”都是“放弃”的意思;A项,“池”分别为“护城河”“池塘”的意思;B项,“兵”分别为“兵器”“士兵”的意思;D项,“之”分别为“助词,的”“代词,代指元方”。 3.[解析] B 正确的翻译应为“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 4.[解析] D “城非不高也”的朗读节奏应为“城/非不高也”。 5.(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寡助之至

(3)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4)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6.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 7.(1)护城河。(2)放弃。(3)所以。

8.[解析] B B项,“去”的意思都为“离开”;A项,“以”分别为“凭借”“来”的意思;C项,“至”分别为“极点”“到”的意思;D项,“之”分别为“代词,代得道者”“助词,的”。

9.[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翻译。(1)句中的关键词为“胜”,动词,取胜。(2)句中的关键词为“以”,凭借。

[答案] (1)然而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2)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戚都背叛的君主。

10.战争要取得胜利的因素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作者认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和”,即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11.[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通读全文,找出关键语句概括。

[答案] 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而要赢得民心的前提就是“得道”,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阐明他的“仁政”主张。

12.(1)兵器。(2)限制。(3)信任。

13.[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翻译。应抓住“固”“险”“信”“立”的意思,把句子翻译通顺。 [答案] (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5 /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