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8:17: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比例
4.简述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答: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脏收缩力量;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体位的改变
6.分别写出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各类神经末梢释放什么递质?各有何作用?
答: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而支配血管的神经要有交感缩血管神经和舒血管神经纤维。
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状腺激素,与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结合,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交感缩血管神经末梢释放去甲状腺激素,与血管α 受体结合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舒血管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血管膜上M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
五、论述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答:0期(除极过程)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20mV~+30mV。
机制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兴奋后引起快钠通道的开放,造成钠离子的内流。 1期(快速复极初期):膜电位从+30mV迅速下降至0mV,
机制是:心肌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加上快钠通道关闭,钠离子停止内流。同时膜外钾离子快速外流, 2期(平台期):膜电位复极缓慢,电位接近于0mV水平,
机制是: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缓慢内流和有少量钾离子缓慢外流形成的 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由0mV逐渐下降到-90mV,
机制是:平台期后,钙离子通道失活,钙离子停止内流,此时心肌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恢复并增高,钾离子迅速外流,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 4期(静息期):膜电位维持在-90mv
机制:通过钠-钾泵和钙--钠离子交换作用,将内流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排出膜外,将外流的钾离子转运入膜内,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水平,从而保持心肌细胞正常的兴奋性
3.试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答: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毛细血管通透性; (4)淋巴回流
4.试述减压反射的过程和生理意义。
答:过程:当血压上升时,动脉管壁扩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内压力感受器因牵张刺激而兴奋,发生传入冲动。冲动分别沿窦神经迷走神经上传进入延髓的心血管中枢。 这些冲动一方面使延髓的心交感紧张和缩血管紧张抑制,另一方面使心迷走紧张加强。总的效应是心率减慢、心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第五章 呼 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2.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3.肺通气: 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
5.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或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或缩小 6.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量之间的比值 7.胸膜腔内压 : 胸膜腔内的压力
8.肺活量 :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9.用力呼气量 :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换气四个相互联系的
环节。
2.呼吸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运动。 4.吸气初,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 5.腹式呼吸是指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是指以肋间外肌舒缩为主的呼
吸运动。 6.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人为地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在人工呼吸时首先要
保持呼吸道通畅。
7.肺通气的阻力可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8.-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 9.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0.肺换气的过程是:O2由肺泡向肺毛细血管扩散;C02由肺毛细血管向肺泡扩散,结果是
使流经肺泡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12. C02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输。
1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型细胞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14.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下肺泡半径变小时,其表面张力减小 15.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运动。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 17.呼吸器官顺应性减小,表示弹性阻力大。
18.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有气体分压差,呼吸膜厚度和面积,通气血流比值。 19. CO2分压升高时,主要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其次是通过刺激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增强。
20.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而主要通过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增加。 三、选择题
(一)A型题(单选题)
1.呼吸是指( C )
A.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B.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C.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D.气体进出血液的过程 E.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呼吸的意义主要是为机体( A )
A.摄取02排出C02 B.摄取CO2排出02 C.摄取02排出N2 D.摄取02排出CO E.摄取C02排出02 3.肺通气是指( C )
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外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D.外界02进入肺的过程 E.肺泡中C02排至外环境的过程
4.内呼吸是指( B )
A.肺泡与非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和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线粒体内外的气体交换 D.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E.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5.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B )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内压与气道阻力之差 D.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E.胸膜腔内压与肺内压之差
6.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D )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肺的扩张和回缩 C.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解释: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 7.平静呼吸的特点是( A )
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B.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C. 吸气与呼气都是主动的 D.吸气与呼气都是被动的 E.吸气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
解释:平静呼吸时,吸气主动,呼气被动;用力呼吸时,吸气、呼气均主动 8.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期是( E )
A.呼吸全过程 B.呼气末和吸气初 C.吸气末和呼气初 D.呼气初和吸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末
9.平静呼吸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时相是( C )
A.呼气初 B.呼气末 C.吸气初 D.吸气末 E.呼吸全程
10.胸膜腔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A.肺的回缩力 B.肺弹性阻力 C.大气压力 D.胸膜腔的密闭性 E.胸廓的扩张
11.胸壁穿刺伤使胸膜腔与大气相通,将造成( B )
A.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 B.胸膜腔压力等于大气压 C.胸膜腔压力低于大气压 D.肺明显扩张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
12.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 B.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C.增多时可引起肺不张 D.减少时可引起肺水肿 E.减少时可增大肺弹性阻力
13.影响肺弹性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D )
A.胸膜腔负压 B.肺弹性组织的回缩力 C.胸膜腔浆液分子的内聚力 D.肺泡表面张力 E.胸廓弹性回位力
1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主要是( E )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B.增加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不影响肺的顺应性 D.增加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E.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15.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 )
A.气道的口径 B.气流的形式 C.气流的速度 D.气道的长度 E.气体的密度
16.正常成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进的气量约为( B )
A. 300~350ml B.400~600ml C.600~7OOml D. 500~800ml E.800~lOOOml
17.平静呼气末肺内的气体量是( B )
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肺通气量 E.肺泡通气量 18.肺活量等于( D )
A.补吸气量十潮气量 B.潮气量十补呼气量 C.补吸气量十补呼气量 D.深吸气量十补呼气量 E.补呼气量十余气量 19.评价呼吸效果最好的指标( B )
A.无效腔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肺通气量 D.最大肺通气量 E.潮气量 20.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D ) A.气体溶解度 B.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C.肺泡膜的通透性 D E.肺泡膜的面积 21.有关发绀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当毛细血管床血液中Hb达50g/L时,出现发绀 B.严重贫血的人均会出现发绀 C.严重缺02的人不一定都出现发绀
D.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出现发绀 E.CO中毒时不出现发绀
22. 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最主要的是( D ) A.以溶解的方式在血浆中运输
B.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在红细胞内运输 C.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红细胞内运输 D.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输 E.以碳酸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输
23.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B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大脑 24.呼吸的调整中枢位于(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