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复习资料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58: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苏青的创作则差不多是她的“自叙传”,而张爱玲的小说故事及人物原型则多从她的远近亲友而来。 简答题

1.现代通俗文学的发展大致上可分“晚清文学时期”、“鸳鸯蝴蝶派时期”、“市场化时期”和“新生代时期”四个阶段。请简要说明这四个阶段的大致时间和主要特点。

A.“晚清文学时期”大致在1902年到1911年左右。以开启民智、批评社会为主要的创作取向,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等。

B.“鸳鸯蝴蝶派时期” 大致在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至1921年。“谴责”逐步地被“揭黑”所取代,“社会”逐步地被“言情”所取代,“批判意识”逐步地被“传奇煽情”所取代,大致上可分为“黑幕文学”和“言情文学”两类。

C.“市场化时期”大致在20世纪的20、30年代。通俗文学失掉了中国文坛的正宗的地位,却全面走向市场,为道德、为愉悦、为经济而创作。在市场的推动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D.“新生代时期”大致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一批青年作家有着更多的“趋新意识”和“世界意识”,使得他们的创作走向了雅俗共赏之路。

2.请简要说明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的主要特点。 A.《春明外史》是张恨水的成名之作,以杨杏园的活动为线索,既写了许多发生在当时北京的很多社会热点事件与热门人物,也生动地表现了杨杏园与两个女人的感情纠葛。 B.《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鼎盛之作,小说中的社会生活写得比较集中,特别是写金总理家四儿四女的生活,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故事。

C.《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成熟之作,不仅表现了社会生活,还有了批判的色彩,最为人称道的是真实地描述了沈凤喜等人的艺术形象。 简答题

1.臧克家在诗歌理想和艺术上,与新月诗派、现代派和中国诗歌会诗人有什么不同? A.在诗歌理想上,新月诗派、现代派的诗人更多地在建设纯诗的方向上做出了努力,而臧克家的眼光不是向内,而是向下,注视着苦难的中国大地和挣扎在死亡与饥饿线上的底层人民。

B.在诗歌艺术方面,臧克家的诗不像新月诗人那样谨守诗歌的“三美”理论,而是突破了形式主义的藩篱,也不像现代诗那样朦胧晦涩甚至神秘,但又具有现代派诗人诗作的重暗示、意象的特征。

第 16 页 共 36 页

C.在诗歌艺术方面,臧克家的诗不具有中国诗歌会诗歌那种标语化、口号化的特征,追求“运用的字句一定都是崭新的几乎是神奇的,然而又是人人能懂的”。 2.戴望舒诗歌走向成熟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哪些?

A.《我底记忆》以亲切自然的口吻,抒写的是诗人幽怨哀伤却真实的心境,意象日常生活化了,诗句的排列自由化了。

B.此后,戴望舒在诗歌创作中体现了较明显的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特征,擅长运用通感、隐喻等方式,追求“全官感”或“超官感”的表达效果。 五、分析题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1928年,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雨巷》,这首诗被认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受到了叶圣陶等人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而他也因这首诗而被人盛赞为“雨巷诗人”。这首诗和新月诗人朱湘的《采莲曲》相比,该诗在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经营上丝毫不逊色,而且由于其情绪的自然流动,而更具别样的神韵。但戴望舒很快就对这首诗所流露出的倾向进行了反叛,创作出了《我底记忆》这样的诗作。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更喜欢《雨巷》还是《我底记忆》,为什么?

答:1928年,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雨巷》,这首诗被认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受到了叶圣陶等人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而他也因这首诗而被人盛赞为“雨巷诗人”。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雨巷》的第一节,在这节诗里,出现了一个彷徨而忧郁的抒情主人公“我”、期待中的愁绪满肠的“姑娘”、该诗的核心意象“雨巷”。在随后的诗行里,这个期待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满怀着“冷漠”、“凄清”与“惆怅”,像梦一般地从“我”身边飘过,空剩下“我”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仍旧独自彷徨。对这首诗,我们可以从爱情诗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以认为这是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对自己的心境以及社会氛围的曲折反映。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更多地认为“雨巷”象征了当时让人忧郁、沉闷、彷徨无措的黑暗现实,“丁香姑娘”象征了当时有为青年热烈追求的美好理想,而“我”与“丁香姑娘”邂逅却无缘深识象征了大革命前后知识青年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以及最终的擦肩而过。对这首诗,我们除了应关注主题的多义性之外,还应该关注的是这首诗所具备的工整匀称的音节、回环反复的句式以及各样色彩所涂抹建构起来的意境。和新月诗人朱湘的《采莲曲》相比,该诗在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经营上丝毫不逊色,而且由于其情绪的自然流动,更具别样的神韵。

事实上,戴望舒很快就对这首诗所流露出的格律化倾向进行了反叛。在理论上,他在随后发表的《诗论零札》中,针对新月诗派的格律化主张,提出了17条诗论,将现代诗派的诗歌创作中心定为“情绪”,而不是“格律”。在音乐美和建筑美方面,他说:“音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在绘画美方面,他说:“诗不能借重绘画的长处。”在创作上,戴望舒则孜孜实践,创作出了《我底记忆》这样的诗作。《我底记忆》以亲切自然的口吻,抒写的是诗人幽怨哀伤却真实的心境,意象日常生活化了,诗句的排列自由化了。此后,戴望舒在诗歌创作中体现了较明显的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特征,擅长运用通感、隐喻等方式,追求“全官感”或“超官感’’的表达效果。这是戴望舒诗歌走向成熟的体现。

第 17 页 共 36 页

2.抗战开始后,艾青怀着“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的雄心壮志,投身到了伟大的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段时期,他的创作与初期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作品有什么异同?

3.40年代的艾青,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并获得了独立的创造品格,把历史使命感和艺术创新精神、诗歌的民族化与现代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独特的包容特征,这种包容体现了4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所能达致的丰富性。艾青正是以这样大气的品格,成为众多青年诗人学习的榜样,鼓励、启发、引导他们朝着诗歌的历史深度和诗歌的美学深度持续掘进,从而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艾青的时代”。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艾青一开始踏上诗坛,就表现出对现实的热情感应。他写的第一首有名的诗歌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书写了他对大堰河这个普通的中国贫困农民的深情——一位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在一位朴质憨厚的农妇那里找到母爱,她却与自己的生活道路有着这么巨大的差异,这爱与痛、恋与怜、悲与悔的复杂冲荡嵌合,汇成了一股滔滔不绝的诗情之流。当同一时代众多的中国诗歌在“走向社会”的道路上失去了自我的情感和思想,艾青的这首诗却以诗歌最重要的特质——自我之情唤起了人们阅读的快感,温暖了无数日渐干涸的诗心。

抗战开始后,艾青怀着“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的雄心壮志,投身到伟大的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从1932年4月,他留法归来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诗人由杭州到武汉、临汾、西安、桂林、衡山、重庆、延安、、张家口、北京,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段时期,他的创作视野近到旧中国乡村的衰敝和农民的苦难生活,远到现代西方的都市风情和畸形人生,显得异常广大;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现代中国饱经苦难的广土众民、民族抗战的悲壮历程、人民革命的滚滚洪流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祖国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都在其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和动人的表现;他的诗艺丰瞻华美,既有感时忧国之作,也不乏精微深湛的哲理感怀、恬静优美的田园写意、情味隽永的象征寄托之作。

诗人艾青左手取来了对现实、社会的密切关注,右手拿来了现代诗歌艺术创作技巧,而又能将之糅合成为一个具备崇高审美风格的结晶体,走上了独特的成功之路。他的这些多姿多彩的诗篇最终“交绘成了一个连续而宏大的诗歌长卷,成功地塑造出了诗的‘现代中国’的总体形象。

艾青的诗歌创作执著于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是艾青眼中诗神所驾着的纯金的三轮马车。在这里,真、善是美的前提和基础,美是真、善得以表现的途径和手段,是这种人类最高智慧的体现者。与诗人独特的诗学理想相呼应,在诗歌创作中,艾青不仅抒写苦难、悲剧,也抒写对自由、光明的渴求,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两大母题。他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补衣妇》、《乞丐》、《人皮》、《江上浮尸》等诗作,怀着对祖国与人民命运的关切,将备受统治者压迫蹂躏、惨不忍睹的形象活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对触目惊心的苦难与死亡人木三分的描写,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出于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民族苦难的自觉承担,艾青对苦难现实进行了血泪控诉。艾青的诗行就是对苦难的呼喊,是对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的忧虑与感伤,而就在这种情绪的抒发中,诗人的忧郁风格得以形成。

在那个动荡万分的时代中,艾青就是这样,保持着特有的清醒与敏感,跟随着时代的步伐,用诗歌致力于呼唤和讴歌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奏响了民族解放的洪钟大吕。但是,诗人艾青并没有迷失自己,他始终强调诗人需要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一方面,艾青的诗“很少言自己”;另一方面,“大我”的声音始终没有淹没他的“小我”,他在“大我”与“小我”之间,在抒写“大我”的痛苦与欢乐、“小我”的独立意识与觉醒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点,而结果证明,他的努力是成功的,他把诗写成了诗,而不是小说、散文或者报告文学,用诗歌说出了他由衷的话,而每个字都是他“脉搏的一次跳动”。与此相关,在艾青的诗论与诗歌创作中,他始终强调形象、意象、象征、联想、想象等与诗歌形象思维有关的重要质素的地位,并在《诗论》中分别就形式、技术、语言以及创造等关乎诗歌质量的重要方面作出了独特的阐释。

1940年代的艾青,继续着他的诗歌理想和诗学坚持,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并获得了独立的创造品格,把历史使命感和艺术创新精神、诗歌的民族化与现代化融合

第 18 页 共 36 页

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独特的包容特征,这种包容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丰富性。而诗人艾青,正是以这样大气的品格,成为众多青年诗人学习的榜样,鼓励、启发、引导他们朝诗歌的历史深度和诗歌的美学深度持续掘进,从而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艾青的时代”。

简答题

1.赵树理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技巧、表现手法进行了扬弃和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A.在扬弃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的前提下,保留了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特点,对传统小说以及说唱文学的优点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比较好地适应了广大农村民众的阅读欣赏习惯。

B.将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在故事情节中展现人物性格,少有心理描写;叙事风格明快,简约。

C.小说的语言是在北方农民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质朴明快、简洁生动且富于幽默感。

2.孙犁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孙犁的小说突破了当时解放区文学的“政治—功利”叙述模式,而以诗情画意见长,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范。

B.他的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敌我斗争场面,而是以充满诗意的笔致,深入细腻地表现了具有坚强革命意志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主人公们的心灵世界,描绘出解放区人民在艰苦环境中乐观、健康、纯洁的人情美、人性美。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

2. 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 )。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

3. 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 )等。

A.《漂泊杂记》B.《屐痕处处》C.《西湖漫拾》D.《湖上散记》 4.田汉1920年创作完成的第一部剧本是( )。

A.《获虎之夜》 B.《梵峨嶙和蔷薇》C.《名优之死》 D.《咖啡店之一夜》 5.“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是( )。 A.胡风 B.阿垅C.路翎 D.穆旦

6.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上发 表的( )。

A.《绣枕》 B.《女儿身世太凄凉》 C.《酒后》 D.《资本家之圣诞》 7.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 )。

第 19 页 共 36 页

A.《女神》 B.《新梦》 C.《前茅》 D.《恢复》

8.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 )。 A.田间 B.胡风 C艾育 D.阿垅

9.私淑里尔克的一位中国诗人,以他取得的巨大成绩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诗哲的地位,他 的《十四行集》,占据了4b年代诗歌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这位诗人是( )。 A.冯至 B.卞之琳 C.穆旦 D.艾青

10.得到“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等高度评价的赵树理 小说是( )。

A.《小二黑结婚》 B.《李家庄的变迁》 C.《李有才板话》 D.《三里湾》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 得分。

11.湖畔诗社诗人汪静之出版的个人诗集主要有( )等. A.《湖畔》B.《春的歌集》 C.《慈的风》D.《寂爽的国》 12. 40年代的“太平天国史剧”系列主要有( )等。

A.《金田村》 B.《李秀成之死》 C.《孔雀胆》 D.《忠王李秀成》 13.与蒋光慈作品风格相近的革命小说主要有()等。 A.洪灵菲的《流亡三部曲》 .B.华汉的《地泉》三部曲 C.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 D.巴金的《徽流》三部曲 14.左翼文学的后起之秀主要有( )等。 A.张天冀 B.沙汀 C.蒋光慈 D.艾芜

15.李劫人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主要有( )等。 A.《死水微澜》B.《灭亡》C.《暴风雨前》D.《大波》16.钱钟书的散文和小说作品主要有( )等。A.《写在人生边上》B.《围城》C.《人·兽·鬼》了D.《管锥编》 17. 30年代出现的主要诗派或诗人群有( )等。 A.以殷夫、蒲风为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诗人群 B.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诗派 C.城望舒、何其芳、卞之琳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 D.以胡风和艾青为首的七月诗派

18.通俗小说的“五根支柱”是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和( )。 A.心理小说B.社会小说 C.言情小说D.历史小说

19.《七月》被迫停刊以后,七月诗派的主要刊物还有( )等。 A.《希望》B.《泥土》 C.《呼吸》D.《前哨》

20.在解放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中,产生了一批优秀民歌《东方红》和( .)等。 A.《十绣金匾》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C.《翻身道情》,D.《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三、填空题(每空I分,共2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21.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22. 1921年s月,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第 20 页 共 36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