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讲义(节)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5:40: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汉初的辞赋--骚体赋 1、汉初辞赋盛行的原因:

(1)西汉开国君臣多为楚人,好楚声,故楚辞体、楚歌兴盛一时。 (2)文化的传统是有巨大的惯性。此时战国纵横家的风气尚在流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汉初分封制的存在。

2、汉初的一些骚体赋

所谓骚体赋是指追随《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多为抒情之作,而且篇幅不长,还带有楚辞和楚歌特征显著的“兮”字。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二、汉代辞赋的主体――xx

1、枚乘《七发》,是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七发,就是以华丽的语言竭力描述音乐、美味、车马、宴游、狩猎、观涛等六事,最后引申到圣哲的“要言妙道”。

xx的特征: (1)主客问答。

(2)篇末劝谏,如同全文加了个劝谏的尾巴,劝而不止。 (3)辞藻华丽、铺陈、堆砌。简言之,即是“铺采文,体物写志”。 2、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品。 xx发展、壮盛的原因有二。 《xx》的内容。

3、扬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皆为模仿《子虚》《上林》之作。

16 / 22

扬雄晚年认识到汉赋的缺点,他说汉赋的讽刺是“曲终奏雅,欲讽反谀”,这正点中了汉大赋批评中的隔靴搔痒,不着要害的特征。

4、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京都大赋。 xx大赋产生的原因――定都的论辩。

《两都赋》仍然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东都的礼制、节俭来驳斥西都的豪华奢侈。由此可见,东汉时儒家文化的影响是很巨大的。

张衡《二京赋》的产生纯粹是处于模仿,不乏一些与班固竞争的目的。因此其篇幅更长,铺叙夸张的更为厉害。当然,在叙述中,引入的议论说理比较切直。

三、抒情xx

抒情小赋的渊源或许可以推源到西汉初期的骚体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其后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扬雄《逐贫赋》等,都延展着抒情赋的生命历程。到东汉,抒情赋得以发展壮大。

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纪行赋和述志赋。 (1)纪行赋

纪行赋就是描写旅途中的景、物,并借以抒写自己的情感。较早的纪行赋是刘歆《遂初赋》,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班彪的《北征赋》,亦为此类。

(2)述志赋

述志赋多是抒写自己仕途的失意,怀才不遇的愤愤不平之情,以及对社会或朝廷的尖锐批评。冯衍《显志赋》是东汉早期较好一篇述志赋。

张衡的《归田赋》则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语言清新自然,将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丝毫没有生硬割裂的感觉,而且刻画也比较细致。

赵壹《刺世疾邪赋》是一篇情感十分激烈的文章。

17 / 22

第三章xx和《史记》

历史散文发展到汉代,其最突出的成就是《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言不虚。

第一节《史记》的成书 一、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家学渊源与转益多师; 2、博览群书与漫游、交往: 3、继承父命与发愤著书 4、踵武xx、总结历史: 《报xx书》: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史记》的结构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大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xx自序》:

“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这种结构大体上是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基本上是围绕着本纪而展开的。

三、《史记》这种结构所体现的标准 第一、体现出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第二、合传中的人物多贯彻以类相从的原则。如游侠列传、循吏列传、滑稽列传等。

18 / 22

第三、列传多依时间为序,但也结合以类相从的原则进行排列。 第四、因果关系的探究。

第二节《史记》人物中所显示的性格特点

司马迁是一个快意恩仇的人,那么他所塑造的人物也带有着这一强烈的特点:

第一、知恩图报,以德报德。

第二、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范雎“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第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之与知伯。 第四、衣锦还乡。 第三节《史记》的思想内容

1、司马迁以“不隐美,不虚恶”的实录精神,揭露统治者的暴行。 2、同情人们的起义和反暴斗争。

3、热情歌颂爱国英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

总之,司马迁对历史的评价不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而是有自己的价值、标准。班固: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此亦见其与班固等正统史家的不同。

第四节《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作品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强烈的爱憎,浓郁的抒情性 二、材料的取舍是xx的。 首先,表现在材料具有典型性。

19 / 22

其次是用互见法。

三、通过琐事或细节显示人物性格的特征。

四、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五、精湛的语言艺术。 (一)符合人物性格、个性化的语言。 (二)引用民谣、谚语、俗语。

(三)引用古籍时,常常译成当时的语言。 第四章两xx民歌 第一节乐府概论 一、什么乐府

两汉时,乐府是音乐机关;到了魏晋南北朝,人们把乐府所唱的诗称为乐府。到了唐代,乐府又一变而成一种批判社会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人称词为乐府。

二、乐府的搜集与分类

其主要任务是采诗、谱曲、制乐、演奏。统治者听乐府演奏的诗,得以观风俗知得失,了解下面的吏治。

xxxx主要保存在:

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杂xx 第二节xx民歌的叙事艺术 xx:

“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都是有为而发,不是无病呻吟。如《悲歌》:

20 / 2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