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7 1:3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且涉及到一定的物理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对此我们要做相应处理。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已经在在第一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部分补充讲授。力的合成知识,学生要到高一第二学期才能接触,所以对大气水平运动可不讲三力合成的过程。另外,学生对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选取相关素材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能辅助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能力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培

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 四、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风的形成过程及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别 六、教学方法

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

八、教学课时 地理基础好的史地科类建议1课时,其他科类建议2课时 九、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题导入:在四川盆地,夜雨量占到总降水量的60%—70%,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原因呢?

【实验设计】 投影展示实验材料、步骤、观察要领 材料:玻璃缸,香烟,冰块,打火机等 步骤:

1、将玻璃缸横放在桌上,正对学生;

2、关上门和窗,在纸盒内一端放入点燃的香烟,另一端放上冰块。 观察要领:仔细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上升、沿缸内顶面的运动、下沉、在

缸内底面的运动。

[互动交流]一学生近距离观察,并作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由于两处的受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环流。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 【探究主题1】 热力环流

【探究活动1】 图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探究工具:讲义方式呈现 (1)图片展示

(2)材料补充: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根据 P=F/S=G/S=mg/S=ρvg/S,得出气压与空气分子的密度有关系。同一水平面上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同时,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例如:比较右上图中A、B、C、D的气压值大小。 水平方向上A>D,C>B,垂直方向上B>A,C>D。所以,C>B>A>D。

投影展示探究过程:①若A、B、C三地受热均匀,此时,空气是否发生运动?

②冷热不均对空气垂直方向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 ③A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④B、C两地空气下沉,又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⑤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动?

[互动交流]一同学展示所作出的图,并作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思维拓展]大气的垂直运动引起等压面的弯曲

明确以下几点:①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②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所谓高、低气压中心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