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3:31: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译文:晋平公射鴳没有射死,命令仆人襄去抓它,没有抓到。平公很生气,把襄抓起来要杀了他。叔向听说了,晚上赶去拜见晋平公,晋平公告诉了他这件事。叔向说:“您一定要杀了他。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犀牛,射死了以后,用犀牛皮做了一副铠甲,因此被封在晋。如今您继承我们的先君唐叔,可是射鴳射不死,抓又抓不到,这件事是宣扬我君的耻辱啊。您一定要赶快杀了他,不要让这事传扬出去。”晋平公很不自在,就赶快放了竖襄。
标点: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后汉书?酷吏列传》)
译文: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C.练习三
一 古代的“姓”和“氏”、“名”和“字”,是什么关系?
古代的“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旧的族号,在古代有“别婚姻”的作用,而且它是不能改变的;而氏是姓的分支,往往隔一两代甚至本人就可能改变。上古时期,姓也是区分阶级地位的标志,贵族有姓,平民无姓。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至平民都可以有姓了。另外,由于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所以在战国以前,男子只称氏,而女子却必须称姓。
古人有“名”,有“字”,二者都是古人的名字。旧说上古时期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在意义上有同义或相关联的关系。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甚至连字都不能称(如对父母),弟子自称也称名,弟子当着老师称呼其他弟子也称名。
二 简述历代中枢机构的变化。
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影响较大的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秦汉以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官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三公九卿,组成中枢机构。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军政长官。九卿是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制粟内史、少府。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制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宫廷的事务。以九卿为主的各中央行政长官都各有属官。九卿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中央行政长官,如中尉、将作少府等。
汉初沿袭秦制。武帝时废去太尉,改为大司马。西汉末年又把丞相改称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与大司马合称“三公”(又称三司),都是宰相。汉代九卿中的名称也有变化。另外还有所谓加官,即本官之外另加的官职。大臣得到加官,就可以经常接近皇帝。 到东汉时,三公已无实权,尚书机构尚书台(即台阁)反而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府了。
魏文帝时,把权势过大的尚书台改为外围的执行机构,另设中书省,参掌中枢机密。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对中书省加以限制。这样,就形成了皇朝中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这又是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基础。
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首长的权力后来日渐削弱,徒具虚名。隋朝由原来的行政总负责机构——尚书省(或尚书台)分演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部下设司),属于尚书省。唐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此后,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制一直沿袭到清代,基本未变。六部成立后,诸卿的职权逐渐变小,有的后来就裁撤了。
宋代中央由中枢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元代以尚书省、中书省为宰相府,以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后废尚书省,归并于中书。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大学士逐渐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清沿明制,到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大学士就没有什么职权了。
三 “州”这一级行政单位历代有什么变化?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或部),其辖境很大。东汉末年,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魏、晋、南北朝一直沿袭。隋朝废郡存州,唐代因之,县以上的行政单位称为州(或称郡)。宋代的州也是县以上的行政单位,州上设路。元代的州也在路或府以下。明清时的州在县以上,府以下,京都所在的直隶州地位略等于府。也有一些散州,虽隶属于府,但实际地位和县相当。
四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岁星纪年、太岁纪年、甲子纪年等三种主要的纪年法。
最早采用的是岁星纪年法。岁星即木星,约十二年一周天。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个星次,以此纪年。
由于岁星纪年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不便,古人又假设一个岁星,叫做“太岁”,使其运行方向与真岁星相反,而把黄道附近由东向西分为十二等分,以太岁的运行纪年。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甲子纪年始于东汉。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以此纪年。
五 解释下列名词:
夏历:我国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历法,始于夏代,故称夏历。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直到清末一直沿用。今天所谓旧历,也指夏历。
行中书省:简称“省”或“行省”,是始于元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行中书省”的意思是中书省的行署。本来是临时设的,后来成为固定的行政区划。 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因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故称。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称为“谥”或“谥号”。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门人或亲友往往也为其加谥号。
闰月:阴历一年实际上不到一个太阳年,约三年相差一个月,为解决阴阳历的矛盾,历法上需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做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知府:官名。宋代命朝臣出守列郡为府的行政长官,称为权知(意思是“临时主持”)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名称,管辖州县,为府一级行政长官。清代相沿不改。
六 利用工具书查出柳宗元的字、籍贯、生卒年、曾任的官职以及他的文集的名称和他的传记资料。
查《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可知:
柳宗元(773—819),唐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县西北)人,字子厚。曾任监察御史、蓝田尉、礼部员外郎、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著作有《柳河东先生集》。 查《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可知:
柳宗元的传记资料在“旧唐13/160/4213”(即《旧唐书》第13册、第160卷、第4213页)和“新唐16/168/5132”(即《新唐书》第16册、第168卷、第5132页)。
七 利用工具书查出“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这两句诗的作者,并说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解释“祖”的意义。
据日本人编唐诗索引可以查出,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留别金陵诸公》。金陵和白下都是今天的南京市。“祖”的意思是饯行。
八 《史记?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说文解字?邑部》:“距国百里为郊,从邑交声。”据此知“郊”的本义是指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经籍纂诂》:“郊,郊道要冲之处也。”据此知“郊”在句中指交通要道。
九 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引申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A) 组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树:建立、树立,引申义。
2、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史记?孙膑》) 树:树木,引申义。
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许行》) 树:种植,本义。 (B) 组
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涉:进入,引申义。
2.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 涉:趟水过河,本义。
3.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苏轼《教战守策》) 涉:经历,引申义。 (C) 组
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诚实,本义。
2、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信:相信,引申义。
3、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世说新语?雅量》) 信:使者,引申义。
十 阅读《史记?万石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说出万石君的姓名,给文中加△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作注,并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