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17: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 试卷

第一部分(1-3题 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2)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3)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前者呼,后者应, , ,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6)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中秋之夜,漂泊异乡的游子常常会轻吟苏轼《水调歌头》中“ , 。”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2.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B.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C.艾青原名蒋正涵,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著名诗人。

D.“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如“左迁”表示升官,“右迁”表示降职。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的风风雨雨让祖国更加强大,无论是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还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等,都在zhāng ① (A.彰 B.章)显着我国在科技上取得的进步、在国际上的友好交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着隆重庆祝为原则,歌曲《中国志气》、《纪录片共和国的建设者》等纷纷推出,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在祖国不断发展进步的甲(A.征程 B.进程)中,我们只有以坚如磐 ② (A. bān B. pán)石的信心、 乙 (A.坚韧不拔 B.矢志不移)的毅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1)为文中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 ) ②( )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 乙( )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第二部分(4-23题 70分)

二、阅读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蕴含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6-9题。(16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冷冷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①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②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而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③之哉?日将九锡④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节选自袁中道《楮亭记》) 【注】①樾:树荫。②当(dàng):适合。③宥:通“侑”,酬答。④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不可暂废 (4)自念设有他树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B.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C.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D.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 9.甲乙两文的亭子特点有何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21分)

纸上留香 包利民

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大字“梅馨入梦”,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印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那时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不同的意思。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 淡香盈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是遥远得不可追溯。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在这个通讯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信的芬芳心境。

④后来读书渐多,知道了唐代女诗人薛涛,也知道了她发明的“薛涛笺”。那是一种深红色的纸,可写信,亦可题诗。又叫“浣花笺”,就像李贺诗中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想来就让人神飞无限。我觉得,薛涛制于浣花溪畔百花潭边的红笺,虽美在其色,更重要的,是其所蕴清馨,未题字句而先成意境,所以历来为人所钟爱。

⑤高中时有一阵子疯狂迷恋上书法,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下子镌进心里。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时便写,乐此不疲。那时满室充盈着墨香,还有我们欢快的笑声。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法渐渐地远去。闲来写上几笔,却是无由的烦躁。那么多年过去,有时想起曾经泼墨挥毫的岁月,便有着一种沧桑感,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有那么单纯而无忧的心境。也许,在走过的成长之路上,除了悠悠的墨香,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当年一起练书法的同学的博文,她却是迥然的心境,她写道:岁月和心情都远去,可是,我却没有辜负当年的那些旧报纸。

⑥没有辜负当年的旧报纸,是啊,那些纸上,曾写下我们多少青春的梦想,留下我们多少稚嫩的情愫,一如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那些香气,那些梦想,那些时光,只有曾经的旧报纸知道。

⑦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买回一箱子书,翻看时才发现,其中竟混有一个古老的日记本,塑料皮儿,中间还有彩色插画。上面的字迹已经变色模糊,就像隔着岁月的尘烟。便饶有兴致地阅读,那是一个女生的日记,记录着少年的心事,多么简单的时光,多么朴素的成长。是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用笔来和自己说话,对着日记,将满腹之言倾吐。于是想起自己曾经记过的几十本日记,它们就放在故乡的老家里,那一刻,有着一种回头看看的冲动。 ⑧几年后回老家,翻箱倒柜地寻找自己的那些日记,却是杳无踪迹。可能父母搬家时,不知失落于何处。满心的怅然失落,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现在,想从当年的心事中重温一遍成长也空如一梦。那些年留在日记上的字,也会有着一种香气吧?就像偶然得到的那本女孩的日记,虽隔着漫长的岁月,却依然洇染着我的心境。我希望,我的那些日记,也会偶尔温暖一个人的回望,好能在这个纷扰嘈杂的樊笼里,感到丝丝的清凉。 ⑨忽然发觉,似乎已经许久不曾提笔写字了,习惯了触摸键盘的手,对纸笔有着畏惧与陌生。那个夜里,偶然一梦,自己仿佛还是少年时,拿着毛笔在旧报纸上写字,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开出了一朵花,就像当年那些纯真的笑颜,于是梦里一片芬芳。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标题即文章的线索,起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B.作者用深情的笔调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几件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第④段插写了“薛涛笺”的来历及其清馨的意境,丰富了“留香”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D.第⑧中“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父母搬家时遗失了自己日记的不满和怨恨。 1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2. 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加点词语“镌”的表达效果。(4分)

13. “纸上留香”写了关于“我”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4.文末写偶然一梦,“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说 勤 林家箴

①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②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③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④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1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的结构可划分为三部分:①/②③/④

B.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如举“马克思艰苦奋斗四十年写成《资本论》”的例子,证明中心论点。

C.文中结尾段“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 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用了长达三十年的时间,足以证明“勤出智慧”。 16.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7.概括出文中对“勤”的解释。(4分)

18.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些”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越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材料二】

【材料三】张国新(全国人大代表):除了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外,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加强校园欺凌综合治理,设立两级欺凌治理委员会,完善相关处置程序。同时,建议通过立法把教育惩戒权赋予学校和老师,以起到防搬杜渐的惩戒效果。

林夏(深圳阳光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公众场合。美国专家的研究表明,旁观者的态度越倾向于协同或沉默,班级的欺凌行为就越多,反之欺凌行为就越少。旁观者的态度是影响校园暴力发生的关键。

詹小彤(受访家长):我们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是寄养在亲威家。孩子其实是跟我们讲过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事情,说不想去上学了。当时就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天天工作拼命挣钱,你还不好好学习?再说他怎么不欺负别人?肯定是你自己不好。没想到真是我们错了。

1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西城区校园欺凌案判决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 B.目前我国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的整治,并力求对未成年人的惩治有法可依。 C.我们应该对校园欺凌现象和行为说“不”:不参与欺凌,不做冷漠的围观者。 D.家长发现孩子受到校园欺凌时,要冷静处理,首先要教训、批评自己的孩子。 20.根据【材料二】写出结论。(3分)

21,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简要说说下图的寓意。(4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