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学概论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4 13:21: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章

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纸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 2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3 颜料的成分

红色--辰砂(Hgs)、铅丹(Pb3o4); 褐色—赭石(Fe2o3);

白色--铅白(2Pbco3)、高岭土(H4Al2Si2O9); 黑色--炭(C) 。

4一般瓷器的烧结温度在1200——1500℃

5 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 6表面有彩绘的陶器上干硬泥土的清洗 处理这类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以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浸润变软后,再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再用竹片剔除的泥土。

瓷器和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7陶瓷文物表面沉积物的清洗

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积物一般有石灰质(碳酸盐)、石膏质(硫酸盐)及硅质(硅酸盐)。这些沉积物均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清除沉积物的原理基本分两类。一种是分离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积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钡离子,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等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组合成新的可溶性钠盐,用水即可清洗干净。 8陶器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污垢的清洗

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类污垢常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具体操作如下:用棉球蘸百分之三的双氧水溶液浸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9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 清洗表面有彩绘、彩釉的陶瓷一般采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硝酸、醋酸、硫酸、氢氟酸来清洗。 10 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复剂

聚醋酸乙烯酯配成的A·T·K面团修补剂 白色石膏修补剂

11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 ②修复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原作

③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 ④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

12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 ①按表面情况可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 ②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

③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白陶

三章金属类文物保护 1.早期青铜器文化

早期青铜器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 山东岳石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辽宁夏家店等都相聚出现了早期青铜制品,其种类有礼器,武器,工具,装饰品等。 2中期青铜器文化

中期青铜器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西周则以陕西周原、丰镐遗址为代表。此时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达到高峰。

3所谓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

4由于氧化亚铜层的转化产物一碱式氯化铜是疏松膨胀的,呈粉状,通常称为粉状锈 5 1)炼铁始于春秋

2)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 3)战国晚期已经有炼钢技术 4)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

6通常所谓的铁并不是纯净物,而是铁碳合金 7 影响铁合金组织差异的主要因素 ﹙1﹚含碳量的不同 ﹙2﹚熔融温度的高低 ﹙3﹚冷凝速度的快慢

﹙4﹚铸造器物的薄厚、大小 ﹙5﹚锻打次数的多寡

8 铁的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即铁素体;铁素体+渗碳体;铁素体+石墨体+少许渗碳体 9 铁器腐蚀分类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微生物腐蚀 10 鎏金器物上铜铁锈的清除

⑴可用1﹪的氨水或柠檬酸溶液来清除铜鎏金器物上的锈蚀。

⑵腐蚀产物在鎏金层的下面就夹在中间,可在双筒显微镜下,采取机械方法清除,用钢针剔除锈蚀物,当露出鎏金薄层时,用1﹪硝酸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晾干 ⑶用盐酸除去鎏金文物上红色的铁锈 ⑷鎏金文物胎质的保护

为防止鎏金文物的胎质铜或铁继续腐蚀,可用铜铁的缓蚀剂来处理,可用较稀的4﹪丙聚酸脂类树脂或聚醋酸乙烯脂酒精溶液沿鎏金边沿间隙滴灌渗透,即加固鎏金文物的胎体,也使鎏金层得到加固保护。 11 银器文物的腐蚀

⑴ 盐与氯化物对银器的腐蚀 ⑵ 硫化物对银器的腐蚀 ⑶ 紫外线加速银器的腐蚀 ⑷ 环境中臭氧对银器的腐蚀

12控制银器保存环境相对湿度55﹪—60﹪以下。 13 我国商代兴起金的淘洗及加工工艺 西周出现包金技术

春秋战国时出现鎏金技术 唐代出现金丝刺绣

四章 石质文物保护 1 石质文物的分类

石质文物是指一切以天然石头为原料加工的制品类文物,基本上分为三大类: 1.)石质艺术品类文物 石质艺术品类文物在石质文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种类繁多,有石窟寺、摩崖造像、石雕、石刻、石碑、经幢等。如今我国已有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的大足石窟(刻)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石质建筑类文物 石质建筑类文物是指人类历代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有重要历史意义和重要艺术价值的石质建筑物或构筑物。石质建筑类文物包括石质建筑物、石质建筑群及其内部所附属的艺术品,如石质文物建筑中的石洞、石棚、石殿、石桥、石塔、石墙、石阙、石牌坊、石陵墓、石地板、石台阶、石墙基、石柱、石柱础、石栏杆等。 3)、石质工具、用具类文物

早在人类历史初期,人们就开始以岩石为原料,制成各种劳动工具和生活工具,石制品的出现,开始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漫长的石器时代,直到金属器具出现,石器才逐渐被取而代之。从古代用石材制成的石刀、石斧等简单劳动工具,逐渐发展成用石材制成石磨、石碾等石质工具,后来又用石材制成石槽、石盆、石碗、石镯、石枕、石棺、石椁等生活用品和丧葬用品。在漫长的石器使用过程中,很多石器被遗留了下来。 2 石质文物的化学风化 (1)、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石质文物的危害

① 空气中氮、硫、碳氧化物有害气体对文物的危害,这些氧化物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无机酸,使户外石质文物受到腐蚀。

空气中有害氧化物气体 氮的氧化物:NO NO2 N2O5 硫的氧化物:SO2 SO5 碳的氧化物:CO2 CO ② 空气中有害氢化物气体对文物的腐蚀

空气中之有害氢化物气体主要有氯化氢和硫化氢对石质文物的腐蚀和破坏 2)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石质文物的浸蚀损害

现代工业(石油、煤炭、化工、航空航天、舰船、军事等)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无省界、国界、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的“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文物的严重危害,特别对露天石碑、石人、石马、墓葬外的石质镇墓兽、古代建筑中的石材、石窟寺的围崖等的腐蚀破坏尤为严重,使石质表面严重风化、酥粉开裂、脱落。 (3) 空气中颗粒状或粉末状物中的尘埃对石质文物的危害

空气中尘埃的成分十分复杂,来源于多方面。空气中尘埃的成分: ①酸、碱、盐固体粉末

②空气中NO2、SO2、SO3等与水及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的次生污染物——盐类

③海风刮起海浪飞溅的盐类及盐场上升含盐气流给空气中带来的氯化物及硫酸盐气溶胶等(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

④燃料:煤、汽油、天然气、矿物燃料、草、木燃烧产生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烟道烟尘、煤渣 ⑤金属冶炼厂、化工厂、碎石厂及其他粉碎加工厂排到空气中的各种金属、金属氧化物、石棉、石英。

⑥尘埃中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以上粉尘降落在石质文物上,一旦遇到潮湿空气,那些可溶的酸、碱、盐都会使石质文物表面腐蚀,使石质文物风化、酥粉、开裂、剥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