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60341459302595687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23:34: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判断(A对,B错)

1. 工业三要素是资金、人才、技术。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机构功能是主操作功能。

答案:B A

单选

1、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本体的功能是( )

A执行机构 B动力源 C固定其它部件 D主操作功能 2、下列哪一项是机电一体化的特性。

A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 B自动信息处理 C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 D以机械联结为主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 A电子装置 B控制装置 C驱动装置 D机械装置 答案:C B A

问答题

1、在机械工业中微电子技术应用有哪些方面,及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

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巡检传感或控制 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

3)用电子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

4)节约材料 5)节能降耗

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表现在:功能模块化;封装模块化;电路(板)

器件微型化;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一体化;机电产品体小、性优、价廉。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组成是那些?

物质、能量、信息(工业三要素)的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 3、机械电气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区别

机械电气化

– 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根据机械要求选用电气传动 – 机械电气界限分明,以机械联结为主,装置是刚性的

– 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电磁学,输配电) 机电一体化

产品的新功能、智能化进步:自动检测,自动显示,自动记录,自动信息处理,自动调节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 4、简要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五个方面,各组成及功能分别是:机械本体(构造功能:固定其它部件);执行机构(主操作功能);驱动部件(动力功能);传感部件(信息检测);控制部分(信息处理及控制)

5、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表现哪些方面?

传统机电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 技术范畴 生产 机械部分 运动循环 速度控制 同步性 结构重量 精度控制 操作控制 机械电气化产品 传统机械产品 大批量 复杂的机械系统 常速驱动 机械同步 笨重结构 机械公差定精度 人工控制 机电一体化产品 现代机械产品 中小 简化 变速控制 电子同步 轻巧 反馈实现 自动可编程 不可调的运动循环 可编程运动 6、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支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检测传感技术:是自动化、智能化、闭环控制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的基础,处理速度,可靠抗干扰

自动控制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控制,关系着系统的静动特性和稳定性 伺服传动技术:动力和运动控制实现 包括电,液,气的伺服传动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基础技术

涉及产品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 表现为

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改善性能,提高可靠性

系统总体技术:包括总体设计和接口设计;涉及到产品的功能分解与技术实现、系统总体综合与接口技术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判断(A对,B错)

1、产品的功能、原理、结构设计 ,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内容。 2、机电产品的功能可以划分原理、结构、行为。

3.逻辑功能元包括:与、或、非、加、减、乘、除。 4.现代设计方法强调产品全寿命周期最优化。

5.机电一体化设计以强度和低压控制为中心,强调功能设计。

6. 如果在所设计的产品中具备等效性环节或互补性环节,那么该产品的设计只需采用常规设

计方法。

7.系统可靠性是各组成环节可靠性的逻辑或。

8.可靠性原理是指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9、机电结合(融合法)是指制成的功能模块象积木一样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 10、优化设计是工程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学规划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 11、优化设计包括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及程序及方案评价决策。 12、优化设计算法把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求解的方法。

1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产品规划要求进行需求分析、需求设计、可行性分析。

14、液压源、气压源同液动、气动系统一样,存在着提高可靠性、标准化和增加质量的问题。 1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产品规划、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设计实施和设计定型阶段。

16、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功能模块是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具有标准化、通用化或系列化的技术物理效应。

1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概念设计的结果是产生实际产品方案。 18、系统的任何输入、输出都可用物料、能量、信号来概括。

19、机电一体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将总功能分解后,前级功能是后级功能的手段功能,后级功能是前级功能的目的功能。

20、可靠性分配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有代数方法和最优化分配法。

21、通过“黑箱”可以明确所设计的系统与输入输出量及外界环境的关系。

22、一个产品的功能就是产品的效能和作用,即产品行为产生的作用和对环境的配置影响。 23、微机接口通常由接口电路和与之配套的驱动程序组成。

24、为提高机械系统可靠性,应尽可能地加长传动链,增加元件数。 25、进行反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新的产品。

26、绿色设计是从并行工程思想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概念。 27、逻辑功能元包括:与、或、非、加、减、乘、除。

答案:ABBAB BBABA AAABB ABABA AAABA AB

单选

1、寻找实现功能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或生物效应,构思实现功能的行为,是什么设计过程?

A行为建模 B结构建模 C功能建模 D评价决策 2、进行行为、结构的映射是( )设计过程 。

A功能建模 B行为建模 C结构建模 D评价决策 3、下列哪一项属于适应性设计?

A没有参照样板的设计 B原理不变,改变结构

C局部更改,适应性变动 D适应于量的方面变更要求,方案功能结构不变 4、下列哪一项属于变异性设计?

A没有参照样板的设计 B原理不变,改变结构

C局部更改,适应性变动 D适应于量的方面变更要求,方案功能结构不变

5、传统的机电产品的设计注重 ( )。

A.安全系数设计

B.功能设计

C.机械设计

D.电路设计

6、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注重( )。

A.安全系数设计 B.功能设计 C.机械设计 D.电路设计

7、传统设计方法的特点是( )。

A绿色设计 B设计和制造的一体化 C设计过程的并行化 D用经验公式 8、现代设计方法的特点是( )。

A用经验公式 B以图表手册为设计依据 C设计手段的计算机化 D预测性设计 9、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概念设计阶段最终目标是建立在()的基础上。 A结构分析 B功能分析 C系统分析 D总体分析 10、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强调的是( )实现上的概念设计。 A电子 B结构 C机械 D功能 11、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抽象方法是()。

A黑箱法 B白箱法 C虚拟设计法 D反求设计法 12、对于技术系统来说,其功能可以描述为()之间的关系。 A机械结构与电子结构 B输入量与输出量 C物料、能量和信号 D系统与用户

13、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对于一些简单的二值性的控制参数,可以考虑采用()。 A控制开关 B BCD拨码盘 C行列式键盘 D鼠标

14、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对一些少量的数值型参数的输入可以考虑使用()。 A控制开关 B BCD拨码盘 C行列式键盘 D鼠标

15、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要求输入的控制命令和参数比较多时,则应考虑使用()。 A控制开关 B BCD拨码盘 C 行列式键盘 D鼠标

16、( )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 )。 A可靠性 B安全性 C保障性 D测试性

17、在( )中,只要有一个单元功能失效,整个系统的功能也随之失效。 A串联系统 B并联系统 C复杂系统 D混联系统

18、( )是产生元部件失效或数据传输、处理失误、进而影响其可靠性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因素。

A机械干扰 B电磁噪声干扰 C光电干扰 D环境干扰 19、当失效真正是( )时,冗余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可靠度。 A早期失效 B损耗失效 C晚期失效 D随机失效 20、机电一体化优化设计通常采用( )的方法。

A单目标规划 B整体规划 C多目标规划 D详细规划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