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说》期末复习及补充资料答案(全)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2 1:22: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华文化概说》期末复习指导

考试方式

开卷,课堂笔试,90分钟。

考试成绩

卷面100分,占最终考核成绩80%。

考试题型

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3、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4、评述题(一题共40分) 考核范围

一、填空题、单项选择题考核范围为:教材全部章节。

答题要求:填空题不得有错别字,若一个空中有一个错别字,则整空不得分;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二、问答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问答题重点复习内容”。

答题要求:要点归纳完整,陈述清晰,分析合理,错别字酌情扣分,每题不超过2分。 三、评述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评述题重点复习内容”。

答题要求:在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700字左右的评述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个人见解。

本题为主观题,无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如下:

1、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准确、全面,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有个人观点,逻辑自洽,举例生动恰当,表达准确,语言流畅。35-40分。

2、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基本准确、涉及重要的几个方面,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有部分个人观点,举例恰当,表达基本准确,语言流畅。28-34分。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

一、填空题:(括号中是答案)

1、著名学者(苏秉琦)________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_____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__________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整个社会还处于神的威力之下,(巫史)_____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_____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_____六家。 6、道家以“(无为)_____”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_____。

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__________,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9、(孟子)_____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着眼点就在“天人合一”。

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天人感应)__________”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物自体)________”,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

12、(体用一源)__________,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

13、(道)___,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 14、从先秦诸子学说中可以感到,他们虽然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道”一元论)__________的思想。

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凶德)_____、恶德,如桀纣之德。

16、到宋代时,孟子“(内圣)_____”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于是对德的界定出现明显的倾向,只能体现天道自然的,才被称为德,德也就成了美德的代称。

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宗教)_____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18、如果说“(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特征的话,那么,(乐)___则可以说是使这一根本特征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具。

19、(仁)是(儒家)_____学说的思想核心。

20、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兼爱)_____”出发,以“利”规范行为。 21、古代中国人对(阴柔)_____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

22、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这主要体现在《易传》和《(吕氏春秋)__________》两书中。

23、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_____。

24、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_____率众出海东渡。

25、东汉时期的“出世”哲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一为本土的道教,一为外来的(佛教)_____。

26、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的建构,而(玄学)_____则可以说是其反动,表现出“解构”的特性。

27、在审美追求上,魏晋人追求的是“(气韵生动)__________”,而不是合乎古范。

28、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的深挖,并将之与“(道)____”对接解释。

29、成玄英所谓的“玄”,很有点佛教“空”的意味,而他所谓的“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__________”的架式。

30、当儒学中心性成份被发掘出来并受到重视之时,也就意味着(儒逸)_____文化的出现和发达。

31、宋代以后,儒学发展的重点向“(内圣)_____”方向转变,心性的修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肯定。

32、陆九渊曾提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著名命题,削平了(凡圣)_____之间的差别,极大地张扬了主体的个性。

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__________的融合。

34、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齐梁)_____的声律于一炉。 35、中唐的儒学复兴,或以(古文)_____运动的形态表现出来,或在“以诗为文”的形式下出现。

36、所谓宋学,又称理学、道学、(新儒学)________。 37、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邵雍)_____。 38、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学术中心)__________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

39、北宋画家(张择端)________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

40、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宋型_____

文化”则重在开来。

41、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道教)_____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

42、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也就是中西文化不断地“(和)____”的过程。

43、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教义)_____。

44、“(题画诗)________”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

45、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散点构图)__________。

46、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境)_____的追求。

47、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江南)_____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

48、元杂剧是在(院本)_____、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

49、明代王阳阳继承(陆象山)________“心学”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

50、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__________”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

51、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士大夫)________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

52、《天工开物》的作者是________(宋应星)。 53、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__________”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54、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创造性地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________这一专门机构。

55、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________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

56、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朴学)_____的发达。

57、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正直)_____。

58、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__________,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

59、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八股)_____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

60、中国人办报始于林则徐组织人员编译的《(澳门新闻纸)___________》。 61、如果说(洋务运动)__________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

62、“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________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其变法作理论上的准备。

63、(严复)_____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

64、鲁迅是毫无争议的文学革命的巨匠,而新诗的创作可以四川才子(郭沫若)________为代表。

65、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松鹤延年)__________”、“鹤发童颜”等,就是对高寿者的赞辞。

66、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_____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67、传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民族心态)__________。

68、“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经》)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A)

A.铁器的出现 B.卜筮的方法 C.周人重“德” D.周代的宗法制度 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A.《春秋左氏传》 B.《国语》 C.《资治通鉴》 D.《史记》

3、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D)

A.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4、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D)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 B.无为

C.兼爱 D.法、术、势 5、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B)

A.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 B.蓍草排列变化 C.对占卜龟兆模仿 D.代表原始文字 6、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B)

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 B.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独尊儒术

7、第一个对原始儒教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C)

A.荀卿 B.孟轲 C.董仲舒 D.韩愈

8、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A.《诗经》 B.《春秋左氏传》 C.《史记》 D.《庄子》 9、道教的出现是在(D)

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 10、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

11、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 B.忠君观念 C.个体人格 D.社会群体

12、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A.《论语》 B.《老子》 C.《庄子》 D.《周易》

13、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魏晋时代可以称之为(A)的时代。

A.“人性的自觉” B.为艺术而艺术 C.“文学的自觉” D.趋于“玄”化 14、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B)

A.朴质浑厚 B.气韵生动 C.小巧精美 D.怪诞离奇 15、最能体现魏晋人审美情趣的当数(C)

A.顾恺之的绘画 B.陶渊明的诗歌 C.王羲之的书法 D.陆机的赋

16、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

A.儒家的法家化 B.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 C.法家的儒家化 D.伦理的法制化 17、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

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

D.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18、玄学的主要倾向和特征是(C)

A.进取精神 B.以玄释道 C.遗貌取神 D.伦理色彩 19、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内容是(B)

A.赡养老人 B.传宗接代 C.抚养子女 D.光宗耀祖 20、以人性的社会化作为最高理想人格来追求,主张将个性消融于群体之中的学派是(B)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21、隐逸文化以(D)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 B.主体的个性消融 C.出污泥而不染 D.主体的个性自由 22、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B)

A.魏晋之后 B.宋元之后 C.元明之后 D.明清之间

23、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C)

A.远避山林与世隔绝 B.隐身朝廷随波逐流 C.身在市朝混世葆真 D.因为隐居而出大名

24、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B)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25、从本源上讲,炼丹是(C)的思想

A.道家 B.道教 C.神仙家 D.佛教

26、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D)

A.敦煌 B.洛阳 C.咸阳 D.长安

2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D)

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 B.韩愈的排佛 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科举制的实施 28、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唐朝,这个字就是(C)

A.乐 B.舞 C.诗 D.画

29、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B)

A.理 B.礼 C.义 D.法

30、宋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是(A)

A.朱熹 B.二程 C.张载 D.邵雍

31、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文化南移集中的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战国时楚文化兴起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永嘉之乱”后 D.“靖康之难”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